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莫奈展览印象观感---光影的神秘花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6-04 10:48:4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印象派大师莫奈展览在上海k11商业购物中心展出,这样消息对于广大业内人士来说也许不算什么,毕竟现在业内人士观看各种展览的机会太多了,何况印象派在业内来看已经是“过去时”了,但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白领小资来说,莫奈这个名字意味着品味、格调、优雅,尽管本次莫奈的展览是商业行为,100元的门票票价不菲,但仍然吸引了大批的观众络绎不绝的前来参观。作为曾经是艺术学子的笔者也有着对这位美历史上最出色的印象派画家的崇拜之情。

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k11商业中心是一座综观商场,设计非常时尚富于现代艺术气息,各种时尚餐饮、娱乐、服装应有尽有。莫奈的展览位于地下2层,展览为了不过于拥挤采取了限制人数的规定。透过大玻璃门可以清晰的看到第一展厅莫奈的油画作品,在排队的观众里不仅有年轻人,不少上海的老年人也非常踊跃的排队等待参观展览,有一位小伙子对他的同伴说,“南京的老头喜欢打麻将,上海的老头喜欢看画展”这些细节足以反映上海市民的审美品位。

莫奈的展览分为两个厅,第一个厅里是他早期作品。第二个厅是他晚期作品尤其是他的花园系列,莫奈是美术史上有名的高产画家,他86岁漫长的创作生涯,如果用这两个小厅的作品来概括其实是明显不足的,但考虑到莫奈的很多作品都是各大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能搜集到这些作品也非常不易了。

克劳德·莫奈(1840-1926)小庞特翁德·阿特尔 1860年黑色铅笔,水粉,34 x 48 cm





如果说第一展厅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是他的油画作品而是他的讽刺漫画,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看到他少年时期的素描作品,很多人对印象派画家有误解,认为印象派画家重色彩轻素描,其实这完全是误解。及时在莫奈如光速般的油画写生里面,也能看到他对景物形体、空间位置的准确把握。这些在他早期的讽刺漫画里得到了最鲜明的呈现,在这些小的素描作品里莫奈用细细的铅笔轻松的描绘充分显示了他对形体、人体结构、空间关系的精准控制,完全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素描画家,同时他对人物形象特征的夸张的描写也让人忍俊不已,想不到对光线色彩如此敏锐的大师,曾经能够如此精准的捕捉人物形象。如果他不画油画,也一样能成为一位讽刺漫画大师。但莫奈后来放弃了这条路,他后来很少描绘人物,人物往往是风景里模糊的陪衬。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阅读中的克劳德·莫奈,1872年 油画布,61 x 50 cm

 




在第二展厅里,莫奈展现了他复杂而丰富的花园系列创作。就莫奈中期的系列作品如《干草垛》《鲁昂教堂组画》这些作品就足以位列美术史大师的行列,但显然莫奈不是一个知足的画家,而恬静的吉维尼花园宁静幽雅的环境焕发了莫奈晚年全部的激情,他热爱东方艺术,尤其喜欢日本浮世绘所描绘的东方神秘迷人的自然之境,他栽种了大量的花卉把花园建设的美轮美奂,建设了日本式的“虹桥”这座著名的虹桥无数次的出现在他花园系列里面,在本次莫奈展览里面也出现在几幅作品中,虽然身居如桃花源般地绝美之地,但莫奈晚年的生活并非顺利,好友、妻子、长子的相继离世和他晚年患白内障都给他晚年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一个画家如果视力遭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将是多么痛苦,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莫奈仍然坚持绘画上的实验,在他晚年花园系列里能看出他尝试了多种表现技法,有的作品色彩和笔触都极为狂野,如火山爆发一般接近于表现主义,有的作品则接近于东方式的恬静平和。同为虹桥,一幅作品的色彩几乎运用了鲜艳的原色的红色和绿色,而另一幅则接近写生的观察。莫奈在他晚年最著名的睡莲组画的系列里完全达到了印象主义的梦想之境,在巨大的画面上,光与色彩交相呼应,形体融化在如精灵般魅惑奇异的色彩中,在空间与光线的迷雾中已经无法分辨出现实与幻梦的区别,这次带来的大尺寸长幅作品《紫藤花》与橘园美术馆、MOMA美术馆的睡莲作品相比自有一种风姿卓越之感,这幅作品是一副“简笔”之作,莫奈显然把水面上的色彩大面积挂掉了,利用残留的底色、刮痕与水面上的紫藤花束做出繁简的鲜明对比,花枝的笔触如疾风般地的掠过,近看那些刮痕和某些笔触略显粗陋,但退到一定距离后,那种水、光与空间那种迷离空幻的氛围就呈现出来,近乎某种东方的玄思冥想。从晚年的作品来看,莫奈在色彩和用笔上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妙入毫端的境地,无论是繁密复杂的物象还是寥寥寂然的景观,他无论在绘画手段和情绪表达上都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倾向,尤其在近乎抽象的睡莲组画里已经预示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开启。

中国人常喜欢印象主义的作品描绘自然是东方人先天喜欢的因素,中国画里的山水、花鸟比人物画更为发达就是例证。另一方面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千年来一直在水墨间盘桓,水墨的极简最能体现东方的哲学,《道德经》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对艺术的简单感知的审美体验。所以我们中国画传统艺术形式里往往摒弃了自然的光影、色彩这些外在之物,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强调意象之美。中国人对自然独特的审美体验成就了中国画独树一帜的风格但也抑制了中国人对色彩的审美,千百年来的传承文化使中国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图式。而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浮世绘虽然是东方线结构造型,但在形式、构图尤其是明亮用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也给欧洲饱受僵硬的古典主义画风和摄影术冲击的欧洲画家带来了新的启发,日本浮世绘绚烂的色彩某种程度催生了西方的印象主义画风,色彩和光影从此有了独立的审美意义。今天的中国早已是开放的中国,国人的眼界早已打开,艺术的鉴赏能力日益提升的今天,印象主义宜人的感官之美比某些晦涩难懂的当代作品更适合今天中国人的审美。


克劳德·莫奈(1840-1926) 伦敦,国会大厦,泰晤士河倒影,1905年 油画布,81.5 x 92 cm





步出莫奈的展厅,进入书店,里面琳琅满目的画册应有尽有,尤其在一边还有以莫奈作品派生的各种纪念礼品,其中一些饰品制作的非常时尚雅致,那组映着睡莲色的丝巾上别有一种浪漫的情调...

别离莫奈的展览也有些时日,但那迷离朦胧的水天幻境仍然时时浮现在眼前。


克劳德·莫奈(1840-1926) 日本桥,1918-1924年 油画布,89 x 100 cm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