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中国艺术在巴西:2000年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4-03 08:51:42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

历史、记忆与未来

历史与记忆,未来与想象也是2000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组成部分。比如李山对生物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张小涛对未来的想象,张健君、宋钢竭力从历史与当下记忆状况中去选择素材来讨论被人们忽略的或者说是视而不见的问题。

李山的创作实践经历过几次转折。从20世纪70年代起,李山就开始了抽象绘画的实验,1989年他从抽象绘画转到通常被指为政治波普风格的《胭脂》系列。1995年他开始转向生物艺术的创作,先后创作了《阅读》和《南瓜计划》,成为国内首次以生物基因工程为技术的生物艺术作品呈现,具体实践了李山生物艺术的理念:生物艺术最终要呈现的是活的、有生命的作品。此后十几年至今,李山坚持从事改变生物基因的实验。本次展览的《遭际》是李山2012年创作的一件3D影像作品,一只孤独的“蜻蜓人”在虚空中随着悠扬的圣乐缓缓来回飞翔,似乎从人类的远古飞向未来,在飞翔中反复追寻生命的意义,极具诗意与未来感,展现了未来生命体的一种可能形象与暗示:“蜻蜓人”既是一件艺术作品,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艺术家创造的美丽和健康的生命。

张小涛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从事的艺术领域从绘画转到装置、摄影和实验动画。他一直以来比较关心的是中国现代化的转型以及人类思想史和心灵史的发展问题。从2006年至今,张小涛的创作中有一条线索,主要讨论的是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当今遭遇以及全球化和现代化之下,如何用艺术去表达这些矛盾和冲突等等。《迷雾》是一部动画电影,是关于动物在田园风光的江边建十里钢城的神话奇迹,展现动物的战争,对死亡的恐惧和挣扎,动物的集体癫狂崩溃与重生。张小涛用“动物剧场”的寓言来展现我们在物质主义进程中的徒劳、无知、狂妄与荒诞。正如张小涛所说,他想用它们来讨论现代性中蕴含的宗教感,微观与宏观的内在联系,以及在虚构和现实之间寻找视觉上的心理真实。

早在1980年代,张健君就开始用综合材料来创作。进入1990年代以后,张健君更多的转入了装置与影像作品。本次展览的《水》是张健君关于时间与记忆、历史与人物的一件影像行为作品。张健君在墙上将宣纸覆盖在黑色的卡纸上,然后再用毛笔在白色的宣纸上勾勒历史人物的形象,于是人们马上会看到宣纸上一个接一个的形象。但是等宣纸上的水痕干了,这些历史人物的轮廓线就会渐渐消失,又还原为一张白色的宣纸,虽然流水始终贯穿始终,但一样的流动后而消失。整个过程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下来,通过不停的播放,从而组成了一个历史上的政治流水相,他们曾经是历史人物,但最终一切都在流水中被洗涮。张健君的艺术竭力从历史与当下记忆状况中去选择素材来讨论被人们忽略的或者是被遗忘的问题。

宋钢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长期从事抽象水墨的探索。1989年,宋钢的作品《活页日记》参加了“中国现代艺术展”,开始显示自身的创作理念,后来宋钢赴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学习并长期生活在意大利。在经历过长期水墨创作过程以后,宋钢不停的进行水墨试验,他把东方趣味和西方信仰的相互关系,隐喻在水墨的抽象形式语言之中。对于宋钢来说,抽象不仅是一种形式与媒介,而是对正在变化的精神现实的揭示。互联网产生后,宋钢开始反思互联网的全球现象和社会问题,其水墨作品《正负互联网》正是针对全球化下的互联网时代所涌现出的种种社会现象,做出某种参与并介入其中,通过作品对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效应所派生的种种现象,提出命题和审思。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