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钟涵谈油画问题:我们怎么看、学和用写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26 14:05:17 | 文章来源: 星艺术

(二)

西画最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由传教士带过来了,是油画,后来清初康、雍、乾三朝都陆续使用传教士并命课徒习油画,为宫廷服务。英使马嘎尼来朝时,带来雷诺兹等名家作品在圆明园展出,但影响很小。同时西法又受到控制,御命不能用以画山水花鸟,邹一挂说西画“虽工亦匠,笔法全无,故不入画品”。郎世宁等人手下制出了一批不中不西的东西,由于东来的洋人本非行家,大抵死板拘谨,这是可以理解的。清代后期,在粤港一带民间出现了在商业渠道上中国人画的西画。到19-20世纪之交,随着西学东渐之风始,有些先驱者留学外国学画,曾经都学传统写实,康有为等人士纷纷介绍洋画的好处,这才有了新时期意义的输入。从“五四”时期到抗日战争,油画在中国初成风气,画家又多热心办学,这时的一大特点是只有少数人学现代派,多数人都学传统写实一路。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处在民族解放、民主革命时期普遍的社会需要的新文化自觉,需要艺术作为认识社会人生的武器。抗战时期尤其条件艰苦,油画太少,有些画家的画风也从而转向现实,例如庞薰琹先生的书上就是这样自述的。徐悲鸿先生也说过,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美术现实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不但仍然继续着这条现实主义的道路,而且作为国家的文艺政策推行,提高到以革命现实主义方法为人民服务的高度。也由于这个方针,我们在当时的条件下大举向苏联和俄罗斯的现实主义学派学习。专家热诚,青年积极好学,人民欢迎,是时代风气,一下子使写实的新中国油画展现出创新的面目。这与印象派色彩能兼容。吴作人先生说过,中国油画的面貌就是印象派的面貌。但是我们有大弱点。本来名家就少,在从事写实方法和现实主义本身方面,一般水平尚浅。在文艺政策上“左”的错误中也包括对西画这一路没有适时搞百花齐放,艺术眼界上太窄,束缚了画家的积极性。“文革”中本来并不多的画家的热诚受到了整整十年以上的大浪费。不过有件事人们未料到,“文革”后期全国各地大批知青爱好美术而发奋自学,改革一来,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起来了。这个时势机遇所成的结果,应该写在美术史上。中国油画以写实独步和生根的这种历程,是同时代世界上所少有的。

改革以后又三十多年了。油画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盛大的发展,恐怕又是一种世界少有的现象。老、中、青的从业者估计会有好几万人之多,许多高校都有美术专业,多少都有油画在内。在全国起积极带动作用的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了十六年,各地都有油画家的学术团体,国子监的中国油画美术馆即将建成,北京高碑店这里,艺术研究院的油画院——今天我们讲课的地方成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样吸引和凝聚同行的地方。前几年在一次国际双年展上的外国行家说,中国画家在油画的各种风格派别上都达到了与当代世界同步的水平。我有幸参加过多次全国性油画展的筹备评审,得到了这样一个深刻印象:每一次开始都能收到六七千件来稿,粗看不成面目,待一次次筛选后,可观的面貌就渐渐显现,到原作选到二、三百件以后时,佳作步步脱颖而出了,参评者都为以中青年新作者为主的优秀创造力感到兴奋,老画家说:“我们画不出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群众性的基础上的好创作代表着和推进着我们的油画水平。发展中的群众性基础与普遍的积极探索是我们的宝。改革以来的发展又是一个油画的转型期,三十多年下来,整个艺术型态起了大变化,如今是迅速扩张着的“大美术”,中—西、传统—现代—当代、精英—大众,品类并生同在。国家已经提出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并行的政策原则,而在进展的实际上显然是产业型与当代性声势日隆,舆情与设施都在往那里倾斜。几年前有个刊物上提问:油老大哪里去了?我们有些油画家感到这语气不公平。从油画本身的绝对量而言,油画不是在大发展么!应该看到,就我们油画所占艺坛上的份量的相对性而言,“油老大”确实正在瘦身;在油画内部写实所处的相对状态而言,不但写实油画独步的状态正在改变,其实力也在减弱,很多原来从写实出身的画家以创新姿态成了引领当代美术的代表人物,在美术院校、评论、策划上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转型期到了美术生态中草木争荣,又倾斜已见的形势了。

我自己是个在写实油画一路上成长至今而余年无多的老人了。以有限的经验鑑昔观今,在理性和感情上都应该看到今日这生态的历史合理性一面,艺术的总趋势是推陈出新,但是怎么样的推陈出新大有文章,而我们自己的任务是促进生态整体中自属领域承前启后的健康生长。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个方针:像薪火一样让业已根深苗壮的写实在中国传承下去,按我们的国情和参照世界新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油画现代性创新的发展,作为自觉建设中国油画学派中的一大支柱,注入民族复兴中的人文大业。

(三)

下面归到我们怎么学写实和用写实。一共有五点——这里面的想法与近年来跟同行的青年朋友相处所见所知有关,尤其与近两年来跟我参与一个研修班的工作得到的认识有关。

一、定位。就是选定个人自己在事业上的方位。现在的形势是文化声浪甚高,上文提到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两方面,显然前者更日益热闹;在文化事业方面,油画也有体制内外之分,大约体制内属于有个公办单位,体制外则是当独立的自由职业者。究竟我们个人在哪种项目的哪个点上把个人的专业活动安在那里落实,需要选定方位,尤其是到了三十多岁以后。立志搞写实油画本来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为非本专业的各种项目服务,但搞好它需要基本上专业化,杂凑不好。当然不搞写实油画也行,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二、如果肯定落在写实油画上专业化,那么在写实的具体态度上也有不同的发挥空间,改革后这种空间已经大大拓展了。从前都是从事写实主义传统意义上的写实,多种题材都涉猎,又大多是画家兼教师。现在多样了,除了继续在传统写实主义上继续发展以外,还有接近于十九世纪沙龙派画风这一路也一直在大兴。上面已经谈过沙龙问题了。我觉得现在搞沙龙风有嫌陈旧,它本来在那时就是陈旧的东西,我国自“浔阳乐韵”一类走俏以来,层出不穷。不久前看过一位著名画家画画室人物速写,它追求洋人室内陈设情趣,可惜气息太旧,而且功夫尽在草率中求表面的周全,就更滥了。我必须赶紧声明说,我一向反感沙龙风及其东渐,又确实感到,优秀的写实主义传统与沙龙风之间往往难以划分界限,同时如今艺评宜以宽待人,因而在矛盾中。不过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实际艺术生活中坚持发挥优秀传统者少,而沙龙风总在与前者一起“鸡兔同笼”般不好。优秀的写实主义传统在中国有最深的潜力,这一部分应当在更年青的伙伴们手里更发扬起来。

我想要提出一个课题来商讨,就是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写实油画的开展。人们有一种观念:写实是传统,它与现代性是对立的,互相排斥,不能兼容。这是把西法之变绝对化了。这种分野,本是人们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概括出来的大势,然而历史事实比这丰富复杂得多,不能兼容的观点已越来越被打破,我们在上文中已再三接触到了。这里值得重视一个资料,就是现代主义初期艺评家罗杰·弗莱的态度转变。他本是最先推出塞尚和“后印象主义”的理论代表之一,但到后期,却于1933年发表了一种新见解,在身后的1969年得到文成发表,题为《绘画的两重性质》。他说:画家们想确立一种完全脱离任何自然再现的绘画艺术的“英雄般的尝试”,二十多年前他自己是最早为此辩护的批评家之一。但是,他发现必须承认,那种作品都缺乏“那些最伟大的作品所具有的感召力”。因此,他强调说,绘画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再现对于绘画“几乎可说是根本”,另一方面,要有纯绘画的造型和谐结构,前后两者的文学元素与建筑元素应能亲密无间地结合在一起。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阐释伦勃朗的成熟是如何将两重性质统一。我从前不知道他的这种理论观点的改变,近年读到文章的中译本,十分高兴,请中译者到我们的研修班上讲了课。他的观点代表着对现代主义与传统写实关系的重新思考。其实,在他的观点改变前后二十多年间,现代与传统的互渗已经在画家手上大量出现了。换一个角度说,就是现代性写实展开了。传统不断地渗入现代,现代又形形色色地重显出传统的东西。在现代主义阶段,许多流派中都这样那样地保留着、使用着相当多的具象造型方式的因素,或加以强化或加以淡化,从而出现各种新颖的、奇态的、又都仍然属于可以辨识的形象范围之内的东西。真正不可辨识而只可感受到的抽象化的只是少数。有些现代流派则在表达的内在东西上超现实,而其显示的外表却反而非常具象化,识解它的难度不在其非具象上,而在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上。这一方面,我们比几十年前熟悉得多了,障碍也少了。前面介绍过,现代主义阶段出现了很多样的写实方式或写实主义的作品,二战前后在反法西斯阵营中,这样的倾向更多。二战后阶段我们熟悉的名家有里希特(部分)和前述的洛佩斯、阿列卡和弗洛伊德等。我国自己几十年来的老中青画家中纷纷创造了现代性的写实作品,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改革之初韦启美先生就一连串发表了现代气息新鲜的作品,人们记忆犹新。后来浙江的具象表现、刘小东、谢东明、俞晓夫、段正渠、闫平、忻东旺、范勃等都是,不能一一列举了。最近靳尚谊先生画了一幅女像《培培》,很受注意,论者认为是“衰年变法的创新”,其实靳先生从事这种探索已多年了。我们在各种展览中都能看到这种写实中的现代化努力,只是缺乏集中成为课题趋势的研究,也就缺乏一种趋向意义上的推进了。对于这“现代性”的提法,本来我也想把“当代性”一起加在里面,因为“当代性”作为艺术新阶段和艺术新性质的提法早已展开,今年的“在当代”大展也包括有使人注目的当代性写实在内,与其他当代作品在一起,以“在当代”的共时性概括,构成浩大声势。当代性是重要的。我觉得,在批判现代西方生活的文明外衣的意义上,弗洛伊德的人物的裸?狠劲是不是也可以说有当代性色彩?我对当代艺术了解太少,不敢妄议,好在在总的文化趋势上还有个大的现代性范畴可供我们谈议。如果把现代性这个课题有意识地共同推进,估计这对发扬大家的创作积极成果和展开油画新貌,都会有好处。

三、补基本功。这是就已受过基础训练而实际不足的人说的。我从油画进修状态中看到,当前体制内外有着大批这样的同行朋友,吃了一些地方专业教育质量差的亏。我国大扩招以后的造型艺术专业教育,多有靠功夫不到的老套加设计性的现代新法勉强凑合,其实很误人。名义上毕业了,而要成为独立工作的画家,都非补课不够,还得真补和恶补,以免贻害自身。一要补素描,方法不对,则在具象对象面前无能为力,在非再现的规律上也掌握开了。二要补外光色彩,也是由于方法不对,而进入不了光色关系之门。二项都缺,于是靠彩色照片当方便之门,但彩照所给予的信息只是某些凝固的表面肖似有限痕迹,它不但救不了命,而且造成当今到处可见的油画变为廉价的彩照风赝品。基础好的人用它做形象参考可以,躺在它上面挣饭吃不行。补课还有一门是画面抽象因素的构成,这一项从前我们也不学,改革后人们认识多了些,但很少形成系统性的基础。油画是一种术科,不能只讲观念,需要真功夫,谁都得自觉这一点,越晚越吃亏。

四、主动观察。写实得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活的形象,从中积累成自己创作所特有的信息仓库。这仓库不必大,重要的是关注要点对。从前的专业教学包括下乡和速写两项,如今少了或稀松了,也是靠照相机吃饭。这方便门一开,你就失去了自己,形象敏感的素质基础甚至连起码能力都退化了。阿列卡说画家也有“被动观察”,那就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实用观察,在专业的形象需要方面它不管用,画家需要自己本行的“主动观察”,从作为艺术材料的社会与自然形象方面主动收集。我们说生活是“创作源泉”,可是如果画家不能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那源泉之水进不到你的眼和脑中,结果只能笔下空空如也。写生本来很好,是必要的,写生除了专以写生创作的方式的画家外,不要把它变成画室搬家的习惯,而应以捕捉活的形象为目的。专门的室内写生画家恐怕也还得一定范围的主动观察。

五、最后一点:调理心态。西方有句俗话:“最后一点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The last one but not the least one)。我在这里也是这样安排为最后的。今天,学写实和用写实都有个调理心态问题。上面说到,艺术本身是精神性的东西,它是作为画家精神世界的表现,而精神表现的来源、基础,是作为现实性的反映。像我这样一代的人,特别清楚地体验到了改革前后两个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以及由社会生活而来的社会心态与社会意识的巨大变化。现在是个好时代。我们都感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欣欣向荣,开放、自由、创新、进取等等积极的面貌风气使人振奋;同时我们也都感受到了多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因而不安。也许老一代人对这两方面的感受比年轻人在心态上引起的反差感更重一点。社会现实中的正反两面都会作用于我们自己身上,作用于作为艺术家分享的社会心态与社会意识上。现在,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市场经济这个大局如何作用于人们的社会意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带来了经济兴旺和全面发展,也是它促使我们从事绘画一行的人有如今这样的条件。但是,市场经济下出现着社会不公平现象,道德价值观出现低落,人心自私的物欲横流,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秩序失控,理想暗淡,戾气屡起。艺术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进入市场,作品买卖成了画家生活的正常合法来源,却使我们的艺术价值要求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市场调动的牵制,久而被变质。艺术当然要贴近群众,但既要适应又要提高群众,这不是我国历来的工作方针么?艺术与群众的关系有一条规律,与货币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相仿。(这里请允许解释一下。经济学上说:市场上货币的含金量变化总是使劣币(含金量少的)在市场上流行而把良币(含金量大的)排挤出去,因为人们惜于售用而自存。艺术作品也是如此,总是低俗的东西会占上风,而把高尚的东西挤出去。这是一个比喻,其实货币的含金量与道德、正义、情操、艺术等人文精神价值是无法同日而语的。我记得二十多年前市场初起时,老文艺家夏衍同志曾在一次文艺界大会上讲过这个。现在呢,不能不承认这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了。情况很清楚:低俗为广大群众所欢迎是一定社会下文化水平的差异这一历史现象造成的,大多数人趋俗的需求量大,利大则生产者、传播者、媒体向它倾斜,此势积累下来,已很严重了。我们的主管部门做了不少工作以缓和与排解这种情况,然而基本状态无法解决。还有关于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这二者原本是在社会文明发展中互相推进的,但在一定情况下会出现畸轻畸重。为了集中力量推动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这第一生产力,特别重视科学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只说“科教兴国”作为教育口号是不妥的,因为它丢掉了人文,而没有人文的教育必然是短视的。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人文有所放松可能是政策实际推行上的一种牺牲,国事如麻,暂时搁一下吧。问题是谁也没有出来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明明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然而实际上,在推动公益性的、为提高社会人文水平的事业方面,做了多少事情呢?这种倾斜把文化都推到经济利益上去了,社会教育、道德、正义、艺术、爱情、人的尊严等方面的广泛非市场价值领域怎么办呢?那是不能与金钱之价同日而语的。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遇到经济生活的市场价值原则与非经济生活的价值原则之间的差异与矛盾。所以,我们必须着力自觉调理心态,调理对现实的社会矛盾的认识。在置身于不当的物质私欲引起的不良风气中间,我们得心存是非,而不能一味苟同钻营。在面对艺术市场吸引的时候,我们得分析情况,不因得利而放松艺术品格的价值。在从现实生活到创作的时候,应该能从现实世界的复杂现象中找到引领人生品格向前的形象表达,作为人民心灵所向往的理想的代言人。在人文精神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应该耐得住寂寞,在自己的工作平台上努力把自己这一份增添到社会人文建设的总量上去。须知在现代社会分工中,我们画家是享受到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优待的,即是说人民对艺术家有恩。所以我们有自己的一份不可推诿、不可取代的责任,那就是给社会的人文火光投入我们的能量,以期更明亮的燃烧。如果我们也放松或放弃了这份责任,那就比一般公民、比那些在别的方面为社会付出辛劳的人们,更应该受到指责和自谴,因为我们是此方面的职业分工者,应该在为发展人类优秀文明中有中国特色的文脉,也就是民族复兴之梦的精神品格理想方面,自觉承续和向前。而当我们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时,我们将会由于这一份而更深刻感悟自己在当代人生中的价值和光荣。在这里,同志们,让我们为这样一种共同奉献而携手同行吧。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