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从木匠到巨匠:艺术家齐白石的人生与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1-23 14:06:36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报

齐白石生于清朝同治二年(1864) ,逝于1957年,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在近百年的漫长人生中,他从一个乡间的放牛娃到走街串巷的雕花木匠,再从民间画师到文人画家,最后成为一代艺坛巨匠,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我们想了解齐白石,就一定要把他的艺术和人生经历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放牛娃到“芝木匠”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白石铺一个穷苦的农民家中,是齐家的长子。祖父按照齐家族谱派名的方法,给他起名为“纯芝” ,祖母总是亲切地唤他“阿芝” 。由于家境贫寒,阿芝只在外祖父的蒙馆里读了半年多的私塾便被迫辍学回家分担家务了。10岁的阿芝天天带着弟弟赶牛上山,但他常把书挂在牛犄角上,等自己捡足了牛粪,拾够了柴火便抽出时间温习旧读的几本书。这种刻苦自学的精神为齐白石后来的成功打了下最初的基础。因此,晚年时,齐白石还自刻了一方“吾幼挂书牛角”的印章来纪念自己童年的这些往事。

14岁时,父亲开始教阿芝扶犁、插秧等农活。由于自幼体弱多病,阿芝无法承受,家里便商量让他学一门手艺以便养家糊口。次年,阿芝拜本家叔祖齐仙佑为师学习“粗木作” ,后来又跟着雕花木匠周之美改学“小器作” 。不同于一般的乡间木匠,阿芝在学会基本的雕刻技巧后,便不愿遵循千篇一律的传统花样,总是想着出新创造。一个偶然的机会,阿芝在一个主顾家发现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五彩套印《芥子园画谱》 ,这是清初沈心友、王概等人编绘的一本中国画技法教科书,问世后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这本书也将阿芝引入了中国画的殿堂。他在下工之余,花费半年的时间将之勾影下来,并以此为基础,在雕花时创造出更多的新花样,很受主顾的欢迎,成为远近闻名的“芝木匠” 。

廿七年华始有师

1889年,当地的乡绅胡沁园见芝木匠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便主动收他为徒,悉心教他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还请家里的家庭教师教他山水画和诗文等,并鼓励他“以画养家” 。胡沁园还为他取了一个单名“璜” ,别号“白石山人” ,以备将来题画之用,这就是“齐白石”名字的来历,而他的本名“齐纯芝”几乎没有人知道了。授业济困赐名,胡沁园可谓是齐白石艺术道路最初的引路人。此后,齐白石逐渐抛弃斧凿,成为一位民间画师。通过胡沁园,齐白石还结识了湘潭互为姻亲的望族——胡、黎两家的子弟,结诗社、学篆刻,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齐白石一生的挚友,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99年,一代经学大师王湘绮也主动收齐白石为门生,齐白石常随侍王湘绮参加一些文人雅集,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王湘绮的身名以及与众多王门弟子的交往为齐白石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

五出五归

中国历代文人都讲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齐白石在40岁以前很少离开湘潭,对于一个职业画家来说,株守家园毕竟见识有限,如果能够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开阔视野,无疑对艺术创作会有所帮助。1902年,齐白石的好友夏午诒请他去西安做家庭教师,齐白石开始了第一次远游。他在西安认识了时任陕西臬台的大诗人樊樊山,樊樊山为他制定了润格,并推荐他去北京任宫廷画师。但淡于名利的齐白石婉拒了他的好意,次年到北京后不久便悄然辞别好友返家。此后,齐白石先后又有四次远游,到过江西、上海、江苏、广西、广州、香港等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来他将这五次游历称为“五出五归” 。五次远游对齐白石的意义不仅在于得到丰厚的报酬、结识了知己,更重要的是一路舟车慢行,使他领略了沿途壮美的风光,他不仅目识心记,而且随手做了许多画稿,为他脱离画谱程式化的图式和晚清陈陈相因的“四王”山水,直接从真山真水中取材,创立自己的山水画风格奠定了基础。他在远游过程中,还见到很多历代大师,如金农、八大山人、石涛、徐渭、孟丽堂的真迹,开始广泛吸纳传统的精华,从此,他的作画、写字、刻印、作诗的风格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衰年变法

1909年,回到湘潭的齐白石,生活富足,隐居于乡间吟诗作画,过着悠闲的乡间文人生活。但是, 1917年,平静的乡居生活却被愈演愈烈的兵匪之乱打破。迫于无奈,年逾五旬的齐白石不得以来到北京,并于1919年正式定居北京。当时北京画坛比较盛行吴昌硕一派具有金石趣味的大写意花鸟画,齐白石学习八大山人的冷逸画风颇受冷遇,画作很少有人问津,这对于依靠卖画养家的齐白石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所幸的是,当时北京画坛的领袖、陈寅恪之兄、鲁迅之同窗好友陈师曾独具慧眼,十分欣赏齐白石的印章和画格,两人结为莫逆之交。陈师曾见齐白石卖画生涯十分萧条,便劝他大胆变法、自创风格。于是,齐白石开始“十载关门”的衰年变法。他深入研究吸取当代各家,特别是吴昌硕的优点,经过不断钻研,终于创造了“红花墨叶”的大写意花鸟画风,进入“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的自由境地。1922年,陈师曾携带齐白石的作品到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所有作品都以高价被抢购一空。这个消息很快传回国内,从此北京城里找齐白石买画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他获得“南陈北齐”的美誉,他的艺术也远播东欧。

大师门墙

1927年,时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的林风眠首先请齐白石去任教。次年,徐悲鸿任更名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也十分推崇齐白石的艺术和创新精神,亲自前往齐白石居住的跨车胡同聘请他担任学院教授。1946年,徐悲鸿回到北平担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再次聘齐白石为名誉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出任新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仍聘齐白石为名誉教授。

此外,随着齐白石声名的扩大,一些学子也开始投师门下,学习书画篆刻,李苦禅、王雪涛、于非闇、李可染、崔子范……等一批闪耀中国现代画坛的名字都出自白石之门。齐白石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因此他的学生大多受其影响,自创新格。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