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王伯敏长子王大川确证,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王伯敏先生于2013年12月29日晚7时左右在杭州去世,享年89岁(1924-2013),据王大川透露,其父亲走得平静自然,去世的原因是器官衰竭。王伯敏,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王伯敏1924年出生,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他既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又是黄宾虹的弟子。生前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士、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
王伯敏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和杰出带头人,堪称“画史通儒”、“七史罕人”。他花费六十多年时间,撰写美术界迫切需要的七部美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代表美术史著作有《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民间剪纸史》《敦煌壁画山水研究》、《中国画构图》等。
《中国美术通史》既勾勒了中国美术演变进展的脉络,又概括了美术发展的规律,堪称中华民族上下数千年美术艺术的缩影,标志着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此书荣获中国图书奖。在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之际,又获文化部首届文化艺术学科优秀成果奖。《中国绘画史》既介绍画家,品评绘画作品,又述说绘画理论的发展。是我国于建国后率先出版的画史专著,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稳定了画史的编写体系,也是在本世纪下半叶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画学史著作。该书首获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画的构图》一书,不仅在国内多次出版,还在日本翻译出版。王伯敏针对中国画的时空概念,创造性地提出: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看、合六远等“七观法”。既是对传统山水画的重要总结,也有助于新山水画的创新、提高。
王伯敏先生在研究绘画理论的同时,也研究成果来探究自己的绘画实践,他的作品注重空间意境之美,以空间、空白为画眼,开阔的胸怀,长期的人文修养、炉火纯青的笔墨表现手法,使书卷之气、优雅之韵纵贯其作品,直接体现着中国文人画的大雅境界,开创了当代文人画的至美新境。潘天寿先生就曾盛赞他:“不仅专史,能诗又工画,实在难能可贵”。王琦也曾称赞他所画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不待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