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津津乐道于艺术家的师承,今日,当人们为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艺术成就而惊叹不已时,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则将观众带入更深邃的方向,徐悲鸿、林风眠在成为大师之前,师承何方?在遥远的欧洲,那些金发碧眼的艺术家,与他们这些后来成为万人敬仰的大师的中国学生之间,有着怎样的艺术碰撞?热爱艺术的观众,或许可以在《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的现场,探究期间的奥秘。
一百多年来,上海和巴黎一直都是东西方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都会,颇有渊源而又诸多相似。20世纪上半叶,巴黎作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目光。而民国初年作为中国西洋画运动的发源地,诸多期望学习西方艺术的有志之士从上海出发,踏上了远赴巴黎西学洋画的航程,并陆续回上海构建起中国现代艺术的雏形。
事实上当年这些中国现代艺术家们奔赴法国,并不是去从当时风头正旺的超现实主义和抽象派等前卫艺术中寻取灵感。本次展览的支持单位杰奎琳文化艺术机构艺术总监菲利普说:“我们看到他们竞相探寻一种‘经由媒介’达成的途径。似乎只有这一‘中间’地带才能有效地促生一些对中国艺术之现代化长期有用的绘画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何我们在他们的导师中既能找到柯罗蒙、贝纳尔等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学院派大师,也能看到弗里茨,洛特等一些蒙帕纳斯自由画室的现代派大师。这些法国艺术家们看似相互之间并无干系,但对于这些中国现代艺术家求学法国经历的分析又让这些名字会聚在了一处。事实上,只有那些被认为是经得住考验、此外也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当时法国‘回归秩序’运动的艺术典范,才能够为中国艺术构建新的绘画方案来提供养料,使之在中国同时被艺术创作者、权力界以及新兴艺术教育机构三方面所接受。”
今天,随着城市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上海与巴黎又在交融中逐渐走到历史的前台。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所言:“《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是立足于20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这个大背景,以百年来逐步形成的上海艺术的内在性精神与气质为核心,以林风眠先生为首倡导的形式主义与表现性绘画为线索,呈现出中国现当代艺术从发生到发展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时代演变,以及在全球化文化观照中生成的全新的艺术力量。”(Antoine Icard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