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墨意象:王冬龄的书法、绘画和银盐书法”亮相墨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1-09 19:36:4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王冬龄先生在现场表演之前致辞

【相关链接】范迪安:王冬龄将“墨”推向多个维度的探索

王冬龄:通过抽象水墨表现书法的书写性和艺术性

林似竹:王冬龄完美的抽象水墨来自于扎实的书法功底

11月9日下午,“墨意象:王冬龄的书法、绘画和银盐书法”展览在位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的墨斋Ink Studio画廊开幕,这是书法家王冬龄在北京的首次个展。中央文史馆常务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来到现场观看了展览。

观众观看本次展览介绍

王冬龄(1945 年生于江苏如东)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内公认最杰出的当代书法家之一,与二十世纪十大书家,如林散之(1898-1989)、陆维钊(1899-1980)和沙孟海(1900-1992)一脉相承。王冬龄的艺术实践具有极强的实验性,涵盖了基于笔势墨韵的抽象画,将书法引入特定场所背景的行为艺术,亦或在相纸上捕捉浑然运笔的银盐书法。

王冬龄先生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本次展览包括王冬龄2013年创作的抽象水墨作品、银盐书法作品,并且为墨斋画廊“墨意象”的开幕现场书写了一组特别展品,将有力地呈现书法笔触与线条抽象的紧密关联。展览还包括艺术家一幅罕见的巨幅抽象水墨作品。

展览策展人、墨斋艺术总监林似竹(Britta Erickson)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本次展览由斯坦福大学教授林似竹(Britta Erickson)担任策展人,在她看来,二十世纪期间,中国书法凭其立于抽象的渊源搭扣起中西方艺术相互借鉴的纽带。尽管中国艺术在上世纪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书法保持了文化的纯一性。非但不经欧风美雨的日濡月染,且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及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欧洲非定形艺术运动推波助澜,并启发了大批知名艺术家,诸如美国抽象画家马克·托比(Mark Tobey)(1890-1976)、日裔美籍雕刻家野口勇(1904-1988)、美国雕塑家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1906-1965)、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弗朗兹·克林(1910-1962)、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以及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1923-2012)。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转而青睐当代中国书法实践——王冬龄的作品便是这一新近趋势最显著的例证。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王冬龄的创新尤为新时代重新阐释了历史性书法实践的两个方面——通过行为创造,并融合姿态抽象。他的巨幅书法表演向公众展现了人笔合一的逍遥境界;艺术家在笔端可及之处执管挥毫,肢体随墨痕扭动,观众可尽收眼底。王冬龄的书法抽象使书法的笔势、形态和空间突破了文字的局限得以释放,无异于超脱了词曲的纯然乐章。纵观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的非客观绘画史,其弥漫着与书法的相关性与对姿态表现的早期借鉴。通过王冬龄对这一基本环节的本土发掘,书法对当代抽象的影响可谓返本还原。

王冬龄先生在开幕式之后现场艺术创作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