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下午三点,城市幻象-2013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在重庆美术馆新馆开幕。此次展览共47位年轻艺术家参展,分别来自重庆、成都、北京、广州、云南和江浙地区,而重庆本地艺术家占到总人数的40%。作品主要以架上绘画为主,雕塑、影像、图片和装置有少量作品呈现。整个展览没有尖锐的视角,亦无显而易见的政治素材,作品在各种把关后趋于“和谐”,用策展人俞可的话来评价,“中庸”是对展览最客观的描述。
城市-幻象,将当代艺术注入繁华腹地
本次展览的展出场地是位于“繁华腹地”解放碑的重庆美术馆新馆,这座美术馆的建筑通体红色,以方格子立面装饰,外观像极了一件装置作品。夜幕下,灯光一照,整栋建筑充满了魔幻色彩。在这座最新的展馆中,作为开馆展的2013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拉开帷幕。展览主要以呈现年轻艺术家对城市的理解与想象。
当然,以讨论城市为主题的艺术展并不少见,但对重庆这座城市而言,“城市-幻象”这一主题无疑是较为契合的。四方美术馆馆长朱彤直接肯定了本次展览的主题:“作为重庆美术馆新馆的开馆展,而且重庆又作为内陆非常大的城市,它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城市,非常现代化,但又在这个城市的深处非常市井,这个城市本身和策展人所选择的主题非常一致、非常协调。”批评家贾方舟表述了同样的观点,“这个主题在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上还是很吻合,而且也切中了当下我们大家都在关注的一个话题,都市建设、都市化的文化特点,在都市化的过程中人的生存状态,人对这种都市文化的一种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
重庆为“外人道也”的两大看点,首先是火锅,其次是美女,在这座“食-色”兼具的城市中,文化艺术上却没什么可以多说的。本次双年展的策展人俞可,对于展览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从“城市幻象”的主题中,即可看出他对于这座城市文化的期待,并试图通过双年展的模式,将当代艺术植入这座城市,让重庆显得更有尊严。
80万打造世界上最贫穷双年展
在很多人看来,双年展无疑规模宏大、耗资不菲,有些城市双年展甚至被称为“千万策展”(策展资金超过千万),但对于本届重庆青年双年展来说,经费上却过于薄弱。
这次展览的前期宣传基本用“无”字概括,很多人甚至为展览能否如期举行甚感担忧。“政府给予的经费只有八十万,却要在拥有3000万人口的城市举办双年展”,着实有点不可思议,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俞可的团队还是咬着牙挺过来了。但他在谈及该问题的时候,有点百感交集。
“很多赞助者由于你的经费太少,不愿意提供赞助,也不愿意加盟。包括我们的团队,实际上显得非常松散,这是因为人们都对一个可见的、非常具体化的东西感兴趣。但是当有些东西摸不着时候,就对每个人都是挑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千万不能因为一个展览成为一个穷人,因为展览而成为穷人,很多人就会抛弃你。但我又没有办法,这是一个悖论,也就是说,你这个时候会去挑战这个事情,你是不是能够比较理想化的让这些抛弃你的人重新和你合谋,这个社会还是需要一个相互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我们关于文化艺术的一种想象。”
“我们做成了一届世界上最贫穷的双年展”,这是策展人俞可在现场对对家媒体重复讲述的一句话。
最终效果:作品对主题的表达太局限于画面
走进展览现场,迎面而来的是一整面墙、尺幅巨大的架上作品,走进一看还是琳琅满目的架上作品,楼上楼下全逛完,在视觉上留下的最深记忆依旧是架上作品。据笔者统计,47幅作品中,绘画占到了25幅、图片和装置各占9件,影像只有3件,而雕塑只有1件。
针对以上情况,99艺术网在现场采访批评家贾方舟时,他说:“作品整体来看跟这个主题比较吻合,但还是不够符合我的想象,因为作品对这个主题的表达太局限于画面,太局限于架上,其实城市这个主题的表达,尤其是城市幻象并不是完全写实的,通过各种材料、各种方式、各种媒介表达的可以更具有想象力,更具有创造性。”
在这个展览上,有一件作品被很多人围观,即艺术家李操的《Integration》,作品类似于一个魔方的形式,上面的外观是城市的建筑图片,作品可以调整和转换。据艺术家介绍,“这件作品是两三个月前创作的,之前在曼彻斯特的时候也有弄过,但上面用建筑的图片是曼城的建筑图片,这一次因为是在重庆展出,所以用的图片全是重庆这边的建筑”。
贾方舟对李操的作品印象深刻,他认为:“这就是一种对都市的幻象,它可以任意地变化,跟幻象这个主题很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