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约43公斤的银花瓶显得格外抢眼
昨天,由英国威尔士政府办公室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威尔士周”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启动。
作为本次威尔士周的重要部分:威尔士历史文化展览“威尔士红龙的故土”,于昨天起到6月30日,在三峡博物馆免费向重庆市民开放。这也是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Great”系列活动之一。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百余件珍贵文物、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首次远渡重洋来到重庆。
展览主题包括威尔士为世界文化所作出的众多重要贡献,如十八、十九世纪现代工业的发展、地质科学的发展等;从最初被罗马人占领到13世纪被英格兰征服;从它在工业革命中所扮演的领导角色,到在现代世界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关于威尔士的故事娓娓道来。
威尔士文化部长休·路易丝说:“非常重视威尔士与重庆广泛且积极的合作关系,此次展览是威尔士与重庆合作的又一令人兴奋的新篇章,旨在展示威尔士不仅拥有古老的文化,也是一个现代的、充满活力的民族。”
除了文化展览活动,威尔士周也带来了双方的商贸合作来往。此外,今天,威尔士周还将举办旅游沙龙,向媒体和相关旅游公司推介威尔士个性旅游线路,分享有趣的威尔士文化和传统。
展览现场
景德镇瓷器回中国
展览上来自中国1760年产的陶瓷餐具
在展览现场,一套由汤碗和盘子组成的瓷器特别引人注目。两件瓷器上,均印有精致的家族遁形徽章――两只形似狐狸的野兽环抱着一块盾,狮子、猫头鹰等动物位居其上。这两件精美的瓷器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韵味。
“这可是来自中国景德镇的哦。”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美术部部长Andrew Renton向记者介绍,十八世纪,富裕的欧洲人都从中国定制装饰有家族遁形徽章的餐具。威尔士很少有家族能买得起这样的奢侈品,但让人意外的是,1760年,一位叫托马斯的地主却在景德镇定制了300多件瓷器。“这两件展品来自托马斯的庄园,它们是250多年后首次回到中国。”Andrew Renton说。
作坊主人做陶壶抗争“不说威尔士语”
作为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威尔士语曾在19世纪末遭遇了严重的挑战。展厅内的图片上,一张写着“不说威尔士语”的木牌即是当时的见证。
Andrew Renton告诉记者,十九世纪后期,威尔士学校不允许学生说威尔士语,为此,学校制作了这个小木牌戴在那些说威尔士语学生的脖子上,谁在每周结束时戴着这个小木牌就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当时的言论是,说威尔士语会让人倒退,说威尔士语的人也是次等公民。”Andrew Renton称,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在这张图片面前摆放的黄色陶水壶就是一个证明。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件水壶高约50厘米,上面不仅有精美的花纹,还写着一句威尔士语。“这是威尔士南部一家传统陶器小作坊制作的,主人叫伊万琼斯。”Andrew Renton解释,水壶上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叫“威尔士语万岁”。
爱她,就送她一把木质的勺子
不同于现代人“爱他就请她吃哈根达斯”的快捷,威尔士男孩若爱上一位女孩,会亲手为她打造一把爱的勺子。
展厅内,两把30多厘米长的木勺,是1815年一位威尔士男孩给女孩的定情信物。其中,一把木勺勺柄宽大,上面刻着一串镂空的桃心;另一把勺子勺柄较窄,里面安装着三个跨越滑动的小轮子。
Andrew Renton介绍,从17世纪开始,年轻的威尔士男子就开始用木头雕刻的勺子送给心上人。如果姑娘同意和他在一起,就会把勺子挂在墙上,同时这把勺子也是女婿给老丈人展示自己手艺的一个机会,老人会在木匠活儿的精细程度上看出他赚钱养家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