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水墨的味道》群展将于艾米李画廊启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0-25 11:44:3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13年11月2日15时,艾米李画廊将迎来年末群展“水墨的味道”。展览由著名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刘礼宾老师担任策展人,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圈的7名艺术家陈琦、刘俐蕴、刘芝杏、罗苇、谭平、王璜生、吴梦诗参展。

基于“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哲学观点,有些批评家将身体和纸(或作品)的关系视为国画的专利,这一观点引起了策展人的思考,而很多不具有国画家身份的艺术家对于水墨的新探索也让策展人看到这一关系的在场。于是这便成了“水墨的味道”展览的初衷。

真正继承发展了国画精髓的并不一定是国画家,他们可能是油画家、版画家,乃至装置艺术家。伴随笔墨的游走,艺术家的状态穿附其中,形成了物我同化的状态。王璜生的“游象”系列作品,身体“强势”介入纸本,态势难加遮掩:纯粹化的线条,令“写”的动作跃然而上。谭平《一杯》的追求更单纯,更直接。在“有控制状态”下寻求一种不确定;也就是这种随意性、无序性而彰显出了墨的韵味,耐人回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表露出的清透洁净之意蕴,在罗苇和刘芝杏的作品中展露无遗。罗苇“透明”系列,好似空观内化后的世界,物象俱在,但细枝末节早已抛却。刘芝杏画的马,细腻中催生柔情,轻柔似水;眼眸生情,情系于世人。

“水墨”的意义常被囿于国画专有,这使得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中被束缚圈内,以致失去了对艺术内化思考的方式。在此情境之下,反观陈琦的水印版画——《水》,美的寂静幽深,深沉中暗藏着艺术家的执着和思辨。在“心性”的挖掘过程中通过“物性”的追问中确立了他的水印版画的独立性。刘俐蕴在《无》中的作品,把中国水墨传统概略为线,从装置的角度阐释了水墨的新解。吴梦诗《子》、《虫》运用机械运作,呈现了另一种水墨景致,参省深悟,极具慧根。

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如何在当代确立?从创作主体与作品的互动中,“物质感”渗透艺术家的人生方式和“物”的本质,传达出主体的心性,再通过对“物”的反思,而回归主体对“物”的参透。如此过程当中,艺术家的主体性也就上升,在思辨性中使中国文化在当代转译。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作品不流于单纯的形式,而是一种“触觉式”的主体存在。此次选出的作品均为艺术家最近一两年的探索成果,当把它们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品质”二字跃然而出,水墨的气息萦绕于展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