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关广志 关乃平 翟欣建 翟博四人展于央美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9-28 10:59:16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关广志

一八九六年至一九五八年,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一九三一年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辅仁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任教。 关广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术界被誉为“南李北关”之名,“南李”为李剑晨,“北关”为关广志。关广志融贯东西方文化艺术,把西方绘画的造型观念与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水彩画,为后来中国水彩画的繁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广志的铜板画作品《桥》,是中国最早运用松香粉腐蚀法表现生活的作品之一。古朴的画风,精湛的功底,简洁的构图,给人以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感染力。作品《桥》也起到了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作用。 关广志作为著名教育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硕果累累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工作期间,与梁思成、林徽音、吴冠中等同仁一起同心同德、呕心沥血成就了一番中国建筑学的教育事业。

关乃平

一九四五年生於北京。现任日本东洋美术学校主任教授、日本国际水墨画交流协会会長、日本华侨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長、中国侨联首批海外顾同。 关乃平出身于艺术世家,其父关广志为中国铜板画先驱,近代水彩画大师。关乃平从小耳濡目染,显露出美术才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文革”结束后,在改革开放的出国留学潮中,东渡扶桑到东西方文化“接点”的日本去寻觅新的艺术天地。 关乃平在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以“水墨重彩”作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和研究,对世界艺术中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精神有着自己清晰的认识。在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下,即保持和坚守了中华文化的民族主旋律,又借鉴吸取了西方艺术的绘画表现手法,并在西洋画与中国画之间构建了交流的桥梁。 关乃平在中日友好的交流中,以“中国水墨画的传播大使”与“文化艺术侨领”为著称。数十年来,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勤勉的为两国的文化、教育、艺术进行穿针引线的工作,举办画展、演出、校际交流、赈灾义展、学术研讨等一系列活动,真正起到了中日两国人民进行交流的桥梁作用。

翟欣建

一九五O年生於天津。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翟欣建在一九六六年报考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通过了各项考试,因“文革”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一九八一年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留校任教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中央美术学院前院長靳尚谊对翟欣建的评语:“翟欣建長期从事附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和组织工作,由于他的造型和色彩基础扎实和善于教学,对附中学生成绩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美院的毕业创作作品《心灵之歌》是较早用抒情方式表现工业题材的作品,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后来在题材的演变中,仍保持作品的抒情风格,是比较早有自己特色的画家。” 翟欣建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川广自源,成人在始”,他认为良好的基础教育是所有事业成功的源泉。“事以筒为上,言以筒为当”,他喜欢具有东方意韵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翟欣建培养了许多学生,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把艺术学子们引向了理想的彼岸。

翟博

一九七八年生於北京。现为北京前进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高级攝影师。 一九九八年翟博在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学习,后对攝影艺术情有独钟,转而学习攝影艺术。二O一O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攝影学院举办的“高级进修班”。获得北京市高级攝影师职称。 翟博的長幅攝影作品《卢沟桥》,画面朦胧飘逸而又恢宏大气,雪后云淡风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卢沟桥宛如一条巨龙横臥之中,雪把一切繁杂之物筒化成了黑与白的世界,只剩下桥身、房屋、树木、石块及枝干的剪影。同时,又似一幅疾风劲草的书法,笔断意不断的扫过画面。攝影作品《卢沟桥》不但显示出翟博的攝影技巧与艺术美学的理念,同时,更彰显出古桥遗风的意境之美。 自此展览持续至9月27日结束。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