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南京博物院、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妙于陈馨——于非闇、陈之佛精品展”于2013年7月25日上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作为北京画院今年重点策划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专题之一,此次展览集中呈现北京画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于非闇、陈之佛两位工笔花鸟画大家的精品力作70幅,并持续到9月2日。展览共分为“与古为徒”、“我师造化”、“诗情画意”三个专题,力图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写生与师法自然、个人涵养与风格创造等角度揭示中国画内在衍变发展的普遍规律。
于非闇和陈之佛两位先生用自己一生的艺术实践很好地完成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统继承与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艺术创作改变了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为二十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与时代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两位先生一南一北,在中国画坛有“南陈北于”之誉,然而两位先生在生前相互间并没有过交流。今天南京博物院与北京画院同心协力,将各自珍藏的艺术精品在首都北京同台呈现,堪称当今中国画坛一大盛事。
双星丽空 依然故我
于非闇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身上继承了旧都特有的文化涵养,京味十足。中年后于非闇开始专攻工笔花鸟画,从明代的陈老莲入手,上溯五代、宋元,特别是对于宋徽宗的绘画与书法情有独钟。在此基础上,于非闇还非常看重花鸟画的写生传统,经常观察分析和比较花木鱼虫的外在形态和精神面貌,另外还从缂丝和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了富丽堂皇、雍容大气的“于派”花鸟新风。 陈之佛出生于浙江余姚,早年留学日本专攻图案设计,归国后在多所美术院校从事工艺设计与教学工作。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才开始专攻工笔花鸟画。从此开始大量的观察、写生、读画、临画,寻找、探索工笔花鸟画技法及艺术规律,研究、借鉴、吸收古今中外文化艺术中的营养,将西方绘画的元素和图案设计的理念融入到花鸟画创作中,从而形成了典雅清新、疏淡灵性的艺术风格。
此次展览将集中汇聚两位工笔画大师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画作,将两位先生清晰的艺术脉络和风格完美的呈现。如陈之佛晚年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工笔花鸟画巨制《松龄鹤寿》,画面中共绘十只丹顶鹤一字排满,象征新中国一路走来的十年,背景中是寿历千年的青松,象征着历经磨难的新中国正在焕发新的青春,一片繁荣景象;又喻祖国万古长青,饱含向祖国祝寿之意。又如于非闇取“春天之花,伏天之叶,秋后之老干”精心绘制的《牡丹双鸽》,以花中之王比喻富贵,以鸽子象征和平,整幅作品充满富贵、安康、祥和之意。
与古为徒 同修殊相
于非闇和陈之佛两位先生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开始工笔花鸟画的研究工作,两人在学习和创作中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对于写生的认识,于非闇先生的常用印“我师造化”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态度,从学画的启蒙阶段一直到年近七旬,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对描写实物的写生。陈之佛对花鸟写生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其所总结的工笔花鸟四字诀上,即“观、写、摹、读”。其中,“观”主要是要求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欣赏优秀作品;写是写生、练习技巧、掌握形象、搜集素材。
更为重要的是两位工笔花鸟画大家对于学习传统的认识。在学画之初于、陈都讲求继承传统,与古为徒。于非闇延承传统,临摹了大量古人原作;而陈之佛先取徐黄二家之长,进而追循宋代院体。于、陈两位先生对于学习传统的态度上可谓殊途同归。两位大师师古而不泥古,精研古法的目的在于将现代情感与古代意韵的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工笔花鸟画的时代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创新理念,再加上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地域文化底蕴,于非闇、陈之佛各自在南、北方创造出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于非闇、陈之佛的艺术创作给沉寂已久的工笔画坛中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两种不同画风的花鸟画高峰屹立于南北大大充实、丰富了中国画艺术的宝库,不但为今天中国画创作提供了经典的范本和启示,更是为首都广大观众提供了一场雅俗共赏的视觉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