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家林东鹏的《古董》系列正是在香港特殊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艺术家疑问为何自己从小总是透过西方艺术家的复制品或图片进行想象而得到美术教育,而不是在城市身边或本地的艺术馆去学习。同样在那个年代,中国美术史是鲜有人学习的,而在艺术馆里,艺术家才第一次意识到中国艺术需要寻根。
英雄本色勾起两地共同记忆
本次展览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和中华文化联谊会联合主办,主题“英雄·本色”源于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英雄本色》。这部脍炙人口的电影是香港大众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曾风靡两地,并对内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产生深远影响,间接地促成了两地对文化的某些共同回忆。展览共邀请了11位从50后到80后各年龄层的艺术家,以这段共同的文化记忆为切入口,让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下生活的艺术家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再玩味各自心目中的“英雄本色”,在创作交流中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本次展览从策划到开幕经历了大约8个月的时间,策展人方敏儿特别指出,邀请的11位艺术家都是经常往来内地和香港,对两地文化有一定认知。“70、80后内地和香港艺术家们成长背景大不相同,但都曾受到香港大众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形成独有的符号记忆,大众文化所输出的信息在价值观与文化上的冲击,甚至于爱情观、价值观和消费观念,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内地与香港的一代人。”方敏儿说。
对话·方敏儿:当代艺术即将走向大众普及
记者:两地艺术家在创作中文化背景有哪些差异?
方敏儿:香港与内地无论是价值观、生活的习惯、社会的发展变化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回归十几年后的今天也发现,两地需要寻找回两地沟通的桥梁是很重要的。我发现香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众文化是两地人成长过程中的共同回忆,这是个有趣的桥梁,可以使两地文化相互交流。
记者:你如何看青年艺术家的艺术未来?
方敏儿:将来整个当代艺术的面貌肯定不再只是只有几个大师的世界,也不再是只有几个机构或者只有某些人才有力捧艺术家的能力。互联网出现后,每个人都能够有自己的话语权,艺术将更加普及,未来将很难出现当代艺术的“四大天王”(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和王广义)。
记者:本次展览中多是实验艺术作品,目前实验艺术的发展受到市场制约,实验艺术的走向如何?
方敏儿:实验艺术被更多人接受是从2009年后开始,此后画廊也开始将实验艺术加入到商业考量,目前实验艺术仍在发展中,市场也处于发展中。从艺术家扶持上来说,国外对于实验艺术有很多一些非牟利的艺术基金扶持,这一点国内也可以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