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从梳理开始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当代水墨大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26 17:31:22 | 文章来源: hiart.cn

郝量作品《云记》是本次展览中尺幅最长一件

6月22日下午,作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3年当代水墨大展项目之一,由沈揆一策划的“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Ⅰ”开幕。本次展览邀请了梁铨、李华弌、刘丹、李津、刘庆和、徐累、季云飞、武艺、雷子人、潘汶汛、刘琦、黄丹、郝量、肖旭等14位艺术家参加,涵盖中国当代水墨创作的老中青三代。

尽管当代水墨在近两年的二级市场上表现激进,与之相关的展览也日益增多,但无论“当代水墨”还是“新水墨”都仍然是一个暧昧不清的概念,边界也相对模糊——但是无论如何模糊和暧昧,介入当代社会以及表达当代社会经验和精神体验,仍然是其中相对明确的界定。在这一标准之下,与新水墨相关的艺术家群体也就有了相对明晰的面貌。不过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显然不满足于一个集锦式的展览呈现,这家以学术研究和梳理为切入点的大型画廊,精心设计了展览布局,多个“S”型展厅相互贯通,既保证了每个艺术家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展示空间,又保持了整个展览的统一性。仿佛多个小型个展连续切换,体现了“幻象”这一主题的多个侧面。

本次展览邀请的14位艺术家,跨越了从50至80年代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颇似从不同年代抽取样本的方法,策展人沈揆一总结到:“这一系列中艺术家的作品有一共同特点,即是他们的叙述方式:许多个人、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记忆和认知以荒诞、幽默、象征和幻觉的图式转述在画面上,万千气象,如幻似梦。”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式审美传统在当下社会的视觉表达。这是当代水墨研究的另一个难题,在跳脱了传统书画相对封闭的美学系统之后,当代水墨如何谓之当代?梁铨、李华弌和刘丹的创作皆是从传统中抽取精髓,重构了经典视觉元素的涵义;而李津、刘庆和、徐累、季云飞和武艺等艺术家,则运用精湛的绘画技巧描绘了现代生活的活色生香,并且确立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至70、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自我更加强烈地被突出出来,尽管水墨仍然作为必须存在的媒介,但他们的创作所涉及的题材以及创作方式,已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格局,自由度也明显超越以往。

或许本次展览的名单不能完全涵盖当代水墨的整个群体,但作为水墨大展的系列项目,“幻象”群展仍然迈出了值得鼓励的第一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