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中国美术馆带给数万观众全新的观展体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20 10:44:1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志愿者老师正在为观众进行义务导赏

观众使用二维码获取作品信息

从任伯年的《赵德昌夫妇像》到蒋兆和的《流民图》,从李桦的《怒吼吧中国》到罗中立的《父亲》,从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再到丁乙的《十示》;当我们徜徉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内,眼前的一幅幅馆藏艺术品正在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中国的百年历史。“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自向公众开放后,每天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据统计,大展自5月18日开展之日起,日均参观量可达3000人次,其中6月1日当天的参观人数达到4629人次。昨天上午,当我们步入美术馆方厅时发现,仅仅刚过开馆时间不久,展厅内已有不少前来参观的观众,一些观众在美术馆方厅的“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易拉宝前等候志愿者老师的讲解,也有美术爱好者在喜爱的作品前展开画板,临摹学习大师们的作品。也有人在认真阅读展厅内的记事文字;由于恰逢周末时间,很多观众举家前来参观展览,我们在展厅时不时会看到家长正在向自己的孩子讲述作品。如今,中国美术馆正以丰富的馆藏精品与社会共享新中国以来的艺术收藏成果。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自开展之日起便引起了美术界和社会的关注,展览也赢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当我们翻开圆厅内的观众留言簿时,看到已有不少观众留下了自己的观展感想。一名署名王雨林的观众表示,中国美术馆的馆庆大展,展示了从清代直至改革开放时期的艺术代表作,帮助自己全面了解了中国百年间的绘画发展史,这样的展览真是太好,太棒了。另一位来自山西平遥古城的美术工作者在留言簿中写道,整整一天,自己都在美术馆观看大展,当看到这些作品时感觉是那样的亲切,仿佛每一幅都是似曾相识,站在原作前,似乎能听到作者的心声,老一辈艺术家的技法是那样的严谨和精湛,自己深深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喝彩,也为自己作为美术工作者而感到自豪。

为了带给观众更丰富的观展体验,中国美术馆在此次展览中利用科技手段,为展出的每件藏品制作了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身份证”,持有Android、ios系统移动设备的观众可通过扫描作品展签右上方的二维码图标来获取作品的清晰小图片及相关信息,和部分作品的导赏说明文字。观众在离开了美术馆仍然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回味或分享精彩的展览内容,轻松地把馆藏作品“带回家”。此外,中国美术馆还为观众提供免费WIFI,使二维码的体验更通畅。中国美术馆自去年起开始使用二维码进行数字导览,全新的观展体验得到广大年轻观众的支持,他们表示使用二维码为观看展览带来更多乐趣。如今,这种全新的导览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 在成就展展厅内体验触摸屏的观众 志愿者老师正在为观众讲解作品《赵德昌夫妇像》

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还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我们时常会看到志愿者们穿梭在展厅之间,他们大多数时间都站在作品前向观众们讲述作品中的精彩故事,而在他们身边也总是围着许多热情的观众,志愿者精彩的话语引得人群时不时地传来阵阵掌声。据悉,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在每天上下午分别设有两场,服务时间分别为上午10时和下午14时,需要该服务的观众可在美术馆方厅的“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易拉宝前等候。

此外,中国美术馆在建馆50周年之际,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建馆50年纪念门票”,全套门票由50幅馆藏精品组成,将“传承与引进”、“苦难与抗争”、“探求与拓进”、“主人与家园”、“反思与开放”、“多样与繁荣”六个展览主题浓缩于门票之上。极具收藏意义。据悉,每天上下午分别发放1款门票,门票凭有效凭证件可免费领取。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