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胖的裸女》是毛焰的大尺幅肖像画新作
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怪杰的毛焰用新作再度显示其对肖像绘画的热爱。日前,毛焰个展在798佩斯北京开展。作为毛焰与佩斯画廊签约后的首展,展览除了其标志性的“托马斯”系列外,也展现了女人体肖像这一新系列。该展将展至6月22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毛焰称自己之所以执着于肖像绘画是因为由来已久的热爱,不需要用是否前卫、是否观念去定义、去类比。
新作瞄向女人体系列
尽管装置、观念、新媒体等艺术形式已把绘画挤得越来越边缘,毛焰还是醉心于自己的绘画创作,尤其是肖像画。此次携新作亮相佩斯北京,毛焰再度展现了他的执着与转变。
执着的是他让肖像画成为精神能量的发生场,转变则是看到了他的新系列女人体,包括《椅子上的小魔女》《微胖的裸女》这两张大尺幅作品。毛焰告诉记者,自己很早就有了创作这个系列的想法,都是一些超常规尺寸的画,且都是女人体,“这个系列我会用几年时间积累个十几幅。”
而相比之前的小画,毛焰称:“大画就是要快,要有气势,一气呵成。”而为了有这个感觉,他这几年画画会喝点酒,让自己的感觉更加敏锐、丰富。
画“托马斯”是自我认识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毛焰的《托马斯》系列肖像作品成为其一大标签。画作中,托马斯人物形象透露出冷峻气质、缥缈气息。在新展中,毛焰再度向外界传达了对“托马斯”系列的热衷,展出作品中包括《坐在椅子上的托马斯》等。
关于毛焰这番执着,朱文曾在电影《小东西》中进行过讲述,讲的就是画家毛焰和画中人托马斯·路德维德(上世纪90年代在南京学习汉语的卢森堡留学生,后来还曾是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的馆长)的故事。朱文曾说:“我知道他们不是同性恋,但毛焰又用那样的笔触去关注托马斯。他们前世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对于自己的执着,毛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是因为自己需要一种恒定,在恒定中获得自己内心中很多东西,进而规避掉当下的很多问题,达到自我调节、自我认识。
对话:肖像画不重要?我有意为之
记者:你在创作中,画朋友而不画陌生人。新系列“女人体”也是你的朋友吧。但你好像在这个新系列中没有沿用“托马斯”这种真名命名的习惯。
毛焰:我画的肯定是我认识的人。坚持画熟人是因为我需要跟他们进行交流、告诉他们我的意图。之所以在这个系列中没有用真名,是因为我对她们的形象都有不同形式的篡改。我说过我不是一个写实主义的艺术家,会根据感觉、形式做些改动。
记者:相对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绘画感觉比较落后,所以有了观念性绘画这一词。王兴伟说这样好像是把绘画合法化了,但实际上是一直在降低绘画的地位。而你也被冠以观念性肖像画家。你对观念绘画这一说法认同吗?
毛焰:这主要是评论家给的。其实他们给的这个说法也成立。因为这么长时间里就画一个人,符合创作中蕴含着当代观念意义。但在我看来是否观念都是无足轻重的。或许绘画、画肖像画是老掉牙的方式,在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但我恰恰认为它很重要。为什么要给艺术做出重要和不重要、先进和落后的区分?进行肖像画创作是我由来已久的兴趣、热爱,不需要用是否前卫、是否观念去定义、去类比。或许正因为肖像画已经不重要了我才要有意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