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画家中的画家”
雅昌艺术网:所以后来徐悲鸿称张大千是“五百年来第一人”。
傅申:大家都引用这句话,可是我没有查到相关的文字记录。徐悲鸿曾为张大千的画册写过一篇序,但并没有见到这句话。我相信不是张大千造出来或者是别的朋友造出来的,也可能是徐悲鸿曾经讲过,没有见诸文字吧。
雅昌艺术网:不管存在与否,张大千都是近现代书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研究这么多年的张大千,您对他的认识 。
傅申:任何一位中国传统的书画家都是从学习古人开始,张大千在学习古人的阶段中接触到不同时代的大家,他都想去学,但是那个时候家庭条件不好,一家子都靠他生活,所以他也顺便推销了一些假画,将副产品卖出去,然后购藏真正的古画,“以画易画”,从而成为一名大收藏家。对于一位画家来说,将真正的古画挂在家里等于请了很多家庭教师,所以他的画越来越好,兴趣也越来越广,而且他既画花卉,也擅画仕女、山水和佛教人物,各方面都很齐全。昨天在展览中看到张大千的荷花,我就说张大千即便只有荷花作品也会是画荷的大家,任何一门都是大家,所以我曾经说“张大千是画家中的画家”,每一样都可以拿出来与历史上的大家想比,而且它是非常勤奋的画家。张大千有位台湾的记者朋友叫黄天才,张大千不以为然,写一张书法送给他“气愤人事三分天”,天才不用功,根本成不了画家,一定要加上七分的努力。但是我认为张大千是一个大天才,十分的天才加上十分的努力才能成就张大千这样的画家,所以他的作品数量很多,我粗略估算过他一生有三万张作品。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已经有一千多件,但是每一年拍卖,每一次新的展览都会遇见新的作品。我的老师黄君璧说过“要成为历史上的大画家一定要画得多,画多有两点,一是画得多了手上的技巧会越来越好,一是画得多了才能得以流传。”
雅昌艺术网:中国传统书画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摹古的过程,而张大千的仿作各大博物馆也有收藏,那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家临仿的作品?是否有艺术价值呢?
傅申:时代不同了,现在博物馆的藏品也公开化了,可以借展。日比上海博物馆也可以将欧美收藏的作品借来展览,所以年轻的画家实际有很多机会向古人学习,但是张大千将古画拿到家里仿,这是我们现在的年轻画家做不到的,但是现在的印刷技术越来越好,过去黄君璧老师借给我宋画的印刷品让我临,所以现在的画家有很多机会看真迹的展览,也可以用很好的复制品拿来学习。现在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很早就想创新,当然有才气的画家在创新的同时可以不断增进自己的功力,向古人学习,但是表现出来的是创新;还有一种画家是临摹古人。而张大千是四五十岁还在临摹阶段,六十几岁住在海外,他的朋友告诉他中国画没有前途,抽象主义有前途,所以他的欧美时经常看近代绘画展览,同时他自己也想创出一个名号,他去看毕加索,他想让自己的画被西方人接受,因而开始探索泼墨、泼彩。泼墨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只是没有张大千泼得那么狂放,后来开始用大量的颜色与泼墨的技巧相结合,同时加上一些写意的房子、人物衬托,在西方大受欢迎,觉得是面目一新的中国画。但是中国人不理解,不能接受这种创新的手法,即便是晚年回到台湾,他的抽象泼彩也不被接受,所以又有了淡泼,一半是泼彩,一半是传统的笔法,因此张大千泼彩高峰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在欧美各国展览的作品最好。
晚年泼彩从传统中来
雅昌艺术网:张大千晚年的泼彩是否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
傅申:在张大千看来,他认为泼墨是中国早有的技法,但是他的泼彩用的全部是传统的颜料,这种感觉与早期的青绿山水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他认为他是从中国传统画里发展起来的,与西方不一样。
雅昌艺术网:张大千的泼彩创作始于什么时候?
傅申:50年代开始泼墨,台北收藏家林百里先生就收藏了一件大的屏风《青城山》泼墨作品,是50年代流出去的,慢慢发展到60年代中期的泼彩,那时候他住在巴西,他的展览都在美国、欧洲,所以他的观众是西方的,最纯粹,因为他接触西方艺术与他同辈的画家或者更早的画家如林风眠、徐悲鸿等留法时的学习风格不一样,徐悲鸿完全是学院派、写实的,同样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但是结果不一样。
雅昌艺术网:张大千的创作是否有泼彩与工笔山水相结合的作品?
傅申:与工笔的山水不可能结合,一方面泼彩是很狂放的,太工笔的线条加进去不调和,所以他还是用写意的技法画一些房子、树木,有些几乎没有什么笔触,那是向西方靠拢最极致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张大千晚年泼彩作品的鉴定要点是什么?
傅申:还是要多看一些他早期的作品,因为他早期的因素对色彩的运用、对线条的运用、笔法,还有书法、签名、题字,泼彩的画风与工笔的仕女完全不一样,怎么鉴定呢?你需要了解他历年来书法的演变,每个时代张大千的书法都不一样,书法的变化是顺着年龄而改变的,不是对泼墨与工笔之间的对比,所以书法很重要,但是不了解早期的青绿山水也就不了解晚年的泼墨、泼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