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美术馆时代”下的上海当代艺术生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07 11:24:24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

参差不齐的画廊

据统计上海画廊有三百多家,这个数字听上去不亚于北京,但是,如果从画廊运营的品质上看,能够被圈内人认可的画廊大约只有十几家,多么“稀薄”的比例。说到画廊,它是一个商业机构,牵扯到买和卖即销售,更高端的画廊,其实画廊老板还在进行着收藏。作为艺术生态中的一级市场,它承担着发现艺术家,推广和培养艺术家的重任,但这恰恰是上海画廊的“顽疾”——不愿栽树育人,只想乘凉、摘果。

香格纳是上海的头号画廊,作为一家已存在16年的资深画廊,它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发展,某种意义上,它已经成为中国一些画廊学习的标杆,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奥赛画廊在上海也算是“老字号”画廊,几次更换画廊地址,从仙霞西路到五角场800号,再到枣阳路,6月份又将画廊迁址于红坊艺术区,奥赛画廊有自己的经营方式,最近见到老板蔡医生时聊天,他把大把的经历放到了抽象艺术的推广上,而且不遗余力。华氏画廊以经典油画为突破,成功地开拓了国内市场,现在的华氏把画廊选址在红坊艺术区,大部分的展览跟学院有关,偶尔做一些青年艺术家的展览。

拥有外资背景的James cohan、沪申画廊、外滩18号、等,各自经营着自己的艺术路线。James cohan安静地坐落于岳阳路上的一座老洋房里,除了代理的国外艺术家展览外,也在观察和推广中国本土的一些年轻艺术家,低调而不张扬;沪申画廊,位于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外滩三号,每每有展览开幕,嘉宾托杯红酒,伫立窗口,听着远处游轮的笃笃声,眺望外滩,美景尽收眼底,曾经的沪申画廊,霸气十足,雄厚的资本、成功的艺术家、卓越的展览,都曾经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写下了绚丽的一笔,而随着艺术市场的疯长和泡沫化,总监更替频繁,艺术水准和节奏也进入了不温不火的“上海时间”;外滩18号,画廊老板几经易主,经历了陆蓉之时期、金善姬时期,法国人唐妮诗时期,目前又回到18号集团的自主经营;对比窗画廊已经于去年改名为艺术门,画廊老板林明珠是香港实业家林百欣的女儿,在衡山路上的芝大厦,相信参加过展览开幕晚宴的人都会记得,容纳六十人的桌子,极富口感的红酒,“经典不变”的菜式,可以结识许多圈内圈外的名流艺士。

除以上这些画廊外,纵观上海的画廊业,还呈现出几个特点:一、 试水的多,关门的也多。二、以投资和“投机”为主要目的。上海画廊业的不规范和不成熟,“病根”就是急功近利。三、画廊定位不清晰。任何机构要有所发展,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四、上海部分画廊偏家庭作坊式经营。五、上海画廊的展览基本上不出画册,以展览展示为主,即使出画册,也是尺寸很小,很薄的小册子,与北京霸气、厚重、和设计感极强的画册相比,上海画廊只能望而兴叹,垂涎三尺。少了文献传承的厚度,折页的单薄或许反衬了上海对待艺术的“薄情”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