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短暂的闭馆时间,工作人员抓紧修复受损展品
“故宫首次试行淡季周一下午闭馆,昔日人声鼎沸的故宫,一下变得静谧空旷,就连野猫也敢在日间到大殿穿行。在长期超负荷接待的故宫获得片刻“喘息”之际,故宫工作人员都在做什么?昨天下午,记者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带领下,“畅游”了故宫那些平时不为人知的神秘角落。
”
从8点半到11点停止售票,昨天故宫共卖掉4364张票,12点工作人员关闭午门入口,故宫也终于可以稍加喘息,清静一会儿了。
释疑
为何365天不再天天开放?
故宫为何要改变365天开放的模式?院长单霁翔介绍,2012年故宫突破两大数据:旺季单日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长期超负荷运转,无论文物古建还是人员安保都需要时间修缮和调试。据了解,闭馆是全球著名博物馆的惯例,像卢浮宫、大英博物馆都有定期闭馆传统。而本市大部分博物馆,也几乎都在实行周一闭馆维护的原则。文物部门坦言,古建筑和文物比较“娇气”,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就故宫而言,大量人流不间断地涌入有限的宫殿开放区,势必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从1月1日到3月31日淡季结束,故宫将攒出38.5个小时,用于加强对“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时开展对故宫古建筑和文物藏品的检查保养,定期对展览设备及服务设施进行维护。
探秘
中控室首次示人
摄像更清晰
近两年故宫发生的文物损毁和展品被盗事件世人瞩目,已经十余年没有更新的故宫安保防护系统也引发了各界质疑。昨天下午,单霁翔院长首先带记者参观的就是升级后的防御系统,这也是隐蔽在钟表馆附近的中控室首次接待采访,在单院长眼中,被探头、控制软件等最先进的监控设施取代的故宫安保系统已经领先于欧洲知名的博物馆。
自去年10月中控室正式运转,每天4人24小时值守机位,1500余个摄像头,近万个防入侵报警探测器通过65块屏幕实时播报着故宫内的情况,“原来的摄像头拍摄的画面看不清人脸,如今全部更新设备后,即便有鹰飞过城墙,监控系统都能捕捉到。”保卫处处长李小城介绍,故宫8000多间屋子,每间库房每排柜子上都安装了摄像头,目前安保系统已经建好75%。本着建成一段就投入使用一段的原则,按照三年计划,故宫的安保系统将在今年年底完全建成。防火系统也将在明年完成升级,今后还将把灾害天气预警、温度、湿度综合控制起来。
就在李处长介绍的时候,报警系统忽然响起来,原来是一只野猫经过乐寿堂殿内,“安保系统非常复杂,如果在游客参观时会进行撤防设置,保留视频开放。”
展望
乾隆书房年内开放 观众有望进角楼
黑琉璃绿剪边,再搭配紫、白两色瓦片,乾隆爷的书房文渊阁在红墙绿瓦的故宫院内显得尤其特别。这座著名的清宫藏书楼建成于1776年,目前尚处于未开放状态,所谓故宫内的“半间房”就隐藏于此。
虽然四库全书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但独一无二的书柜和纪晓岚亲笔书稿目录还在故宫,单霁翔透露,文渊阁年内即将开放。记者踏入文渊阁,迎面一张紫檀木长桌,其后是一座紫檀龙椅,左右各摆放一个由乾隆亲自设计的大书柜,柜高4.2米,宽1.4米,深0.66米,书柜为松木质地,外贴金丝楠木。
单院长介绍,被包裹修缮的东华门将作为古建陈列馆,五一前完成修缮随后进行布展,“希望游客能登上城墙走一段,角楼也在腾挪物品,这里将能入内,而不再仅仅被人仰视。”
单霁翔表示,随着故宫开放面积的逐步扩大,安防任务将更加艰巨,故宫要不断改进安全系统,并以最大的责任心确保文物和游客安全。淡季周一闭馆半天制度目前尚属试行,如果社会反响不错,将会作为制度长期实行,“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安全而开放的故宫”。
此行第二站是文华殿陶瓷馆,一进馆便看到多位工作人员登梯爬高,清扫展厅,检测线路,随后工作人员又对殿内顶部的烟感探头进行了测试。单院长介绍,“故宫常年开放,以往这些清洁工作很难完成,工作人员也不能随意加班,一说清场到点就得撤离,因此很多展品、职工都在‘带病’工作,这个病是指修缮、清洁、整理和缺乏业务培训等。在淡季逢周一闭馆半日,正是为了加强对‘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时开展对故宫古建筑和文物藏品的检查保养,定期对展览设备及服务设施进行维护。”
内存
故宫去年曾有四次安全险情
单院长透露,去年故宫曾发生四次险情,一是6月23日,故宫一棵国槐遭雷击断裂,这给故宫敲了警钟。幸好没劈在古建上面,故宫还要不断完善防雷设施,每件珍贵文物都要有专门的匣子,展柜要有防震措施。二是因电路老化,2月太和殿廊房西侧曾有个展柜冒出黑烟,幸亏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马上报警,故宫由此对同类电路全面进行了检修。三是乐寿堂室外的铜座被人移动了20米,此后全院室外物品也被密切监控。此外,去年底,安检人员还查获有人携带两瓶汽油企图进入故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