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第三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聚焦“文化外交”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30 14:31:4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文化是否已经成为公共外交的“第三支柱” ?2012年11月30日,由中国文化部、欧盟委员会教文总司主办的第二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来自中国与欧洲思想和艺术界前沿的2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文化机构负责人汇聚一堂,围绕“文化外交与合作”的主题,展开自由、深入的探讨。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政治、经济地位在全球格局中的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与之匹配的呼声逐渐成为舆论热点。而这个过程不仅是寻求内在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复兴,也是外向型交往、与其它文明平等交融的过程。

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芃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说,中国与欧洲曾经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对全人类历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两个古老的大陆同处在一个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面临着时代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尽管彼此的文化特质、传统和价值观有所差异,但中欧都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推动者,希望通过平等的交流、合作,达成文化共识,寻求相互了解、理解、信任的最佳途径。

他说,过去几年,中欧文化关系的发展可以用“跨越式”来形容。首先,双方在对外文化政策制定方面都有标志性事件:中方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而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欧洲理事会文化工作计划”(2011-2014),促成了文化和对外关系专家库的建立,特别将2012年的工作重点置于发展与中国的文化合作关系。在交流活动方面,中国不仅先后与法国、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德国互办了文化年活动,2009年还在比利时成功举办了“欧罗巳利亚中国艺术节”。2012年,规模宏大的“中欧文化对话年”更是吸引了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

在“文化外交与合作”的大主题下,第二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分为主旨发言和圆桌会议两个部分。

前者主要探讨中国与欧盟在制定文化外交与合作政策时的目标分别是什么,主要挑战和机遇是什么,进一步推动中欧文化合作与关系的新途径是什么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并试就中欧“文化外交”与“文化合作”的内涵达成共识。发言者包括国际文化智库主席罗德·菲合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尤伦斯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居伊·尤伦斯、北京国际音乐艺术节总监余隆等。

圆桌会议上,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唐克杨、欧洲德累斯顿艺术中心主席边耶特·简尼克等13位一线文化人物根据自身参与中欧文化交流的实际经验,就中欧文化合作的短、中、长期目标、如何进行经费支持等议题集中发言,并与现场观众展开问答互动。

中欧文化高峰论坛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成为了中欧人文思想界面对面、深层次交流的年度盛会,并吸引了文化领域的众多前沿人物参与,如诺贝尔文学奖的新晋得主莫言、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都曾是高峰论坛的座上宾。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