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画家的个性问题
王垂认为,很多人画画不出来,就想求新求变,他们不认为自己没有解决观察方法,反倒是觉得自己的形式不够特立独行,然后他们就会去使劲寻找自己的个性。王垂说:“问题是你的个性是什么?你把个性绝对化,那就是谬误。个性是存在于共性之中的,如果没有共性,那所谓的个性也是不成立的。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中国艺术家,一定不要太在意西方世界对于你作品的评价。国外艺术所走过来的路,我们不能盲目的追随,就像西方目前的经济危机,我们要是没有警醒的意识,那我们国家将来很可能就会重蹈这种状况。绘画也是一样,西方走他们的,中国走自己的路,我们没有必要追随他们,跟着西方屁股后面搞艺术。那种把某某外国人的话当成圣旨来评判国内画家的行为,我认为不是思想幼稚,就是利益驱动下的炒作之举”。
王垂在艺术实践中,一直是依据自己的审美去创作,而不是站在某个理论家或是画商的立场上,进行短视的选择。因为选择后果,需要艺术家自己来承担。他记得靳尚谊先生跟他说过一句话:“你想那么多干什么,你把你的画画好,就够了!就非常非常好了!”还记得读大学的时候,他曾经去拜访过郭绍钢,郭老师跟他说过:“搞艺术不要人云亦云,犹犹豫豫的,就像菜农,今年白菜畅销了,马上去种白菜,等你把白菜种好了,萝卜又畅销了。不如你一直种白菜,白菜总有畅销的时候。”两位老师关于绘画之道朴素的真理时时鞭策着他。
王垂说:“其实我对个性的认识是这样的,所谓个性就是不同于别人的东西。一个人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个性是什么,那学生要想发展自己的个性,包括老师要去发现挖掘学生的个性,这个事情不是很容易的,要是完全把传统的东西一棒子打死,单纯的搞现代艺术,发展极端的艺术个性,必然会为了突出个性而走到标新立异的地步。在教学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为追求个性而使自己个性化。不是学生本身的个性,是有意的模仿的、做出来的不伦不类之举,这就是伪个性。真正的艺术个性是产生于艺术家大量的实践中,在作品里不自觉的流露出来的。你看西方从文艺复兴到荷兰画派,再到福罗伦萨画派,到提香,再到之后的印象派大师,每个人的艺术个性都很清晰鲜明。每个画家对描绘对象的认识都不一样,因此表达的角度也不一样,画家的视角不一样,生活态度不一样、审美标准不一样、甚至是生活品质不一样,最后导致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王垂认为,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将艺术家的个性渐渐表达出来,而写生是一个非常好的法门。在写生中间,艺术家是很忘我的,不带任何功利因素,大自然中最美好的景象与艺术家之间直观的互动,艺术家在这期间会拼命的把这种感受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从作品中就能看出每个艺术家的不一样。当代很多艺术家在房子里想,想这个想那个,很多人甚至认为绘画已经死亡了,发展到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美术就不存在了。“这个东西,你愿意搞,你可以去搞,但是你要是把它强加给每一个人,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谬误。”
王垂认为,传统绘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也就是说要具备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很多当代艺术家确认为艺术不是表达情感,而应强调表达心。情感是可以交流的,心是无法交流的,因此我行我素的抽象主义、后现代艺术应运而生了,一系列的非写实的绘画观念也陆续成长起来。这些形式在国外也不是都受欢迎,主流的艺术界对所谓的后现代可能很追捧,但是在民间,在老百姓中能接受的艺术形式还是以传统艺术为主导的。无论是用于欣赏还是作为投资,能够使人感同深受的作品永远都会有市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