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结束的2012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7%,较之几个月前的春拍成绩,也下降了18%。尤其是10月7日的夜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备受冷遇,带有显著中国当代艺术符号的作品纷纷流拍,许多作品大幅降价仍然乏人问津。策展人顾振清说:“2012年10月7日也许是艺术圈选择遗忘的一个星期天。当晚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拍上,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底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八年’曲终人散。”保利拍卖负责人赵旭则说,的确,苏富比这次当代艺术专场拍瞎了!
接手未必真成交
如果说2006年3月份纽约进行的首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总爆发,那香港则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策源地。但是,对于10月7日之夜,策展人顾振清如是描述——“拍卖现场表现很冷,藏家来的也很少,作品拍完1/3后,现场买家开始离席。”据悉,现场参与拍卖的买家中,司空见惯的中国大陆军团、东南亚收藏家团体都踪影难觅,不论是资深藏家或是中国内地的画廊主这次基本都没有出现,出现的仅仅是一部分的港台藏家及画廊主及少部分的金发海外藏家。
亚洲当代艺术部分历来是苏富比的强项,当夜27%流拍的成绩显然不尽如人意,虽然有个别作品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方力钧共有4件作品上拍全数拍出,只有一件《2002.1.30》位居最高前十位的第八。岳敏君共有8件作品上拍,2件流拍;王广义共有4件作品上拍1件流拍。大多成交作品都于刚过估价落槌或低于最低估价成交。拍场惯例,即使当场有人接手,也未必意味着真正的成交,事实上,许多当代艺术家为了保持价格,托人举牌或者自己举牌顶下作品,并不是件新鲜事。
少了兴高采烈的面孔
随着亚洲当代艺术品市场的降温,尤其是在当代艺术作品的质量和价值都在急速下降的情况下,张扬着中国当代艺术标签性符号的那些作品——傻笑和麻木不仁的脸,真的遭遇到了“滑铁卢”。因为火热资本入场而被提前消费、耗费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正在此刻不得不集体削价出售。这也意味着曾经受到西方暴发户买家吹捧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他们联手制造的艺术大生产运动全面结束。
根据法国政府负责的艺术市场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的拍卖行收益在全球的拍卖行收益中占据44%的比重,对于全球艺术品市场来说,这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在这个推动力之下,制造出了苏富比无限扩大的艺术拍卖边界的现状。“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很强大,但是,需要有更多选择,”拍卖场中的来自伦敦买家John Berwald说,“当代艺术不是那么疯狂了,我觉得这样比较好,至少去掉了一些司空见惯的看上去那么‘兴高采烈’的面孔。”
“稍稍有些下跌未必是件坏事,”有来自大陆的买家在拍卖场上如是说,“去年这个时候,价格实在太过高昂,中国经济也正在放缓发展的脚步,财富和其他部分也不再如前一阶段般急速发展,这是个自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