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晚7时,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掀开当代艺术秋拍大幕。尽管同日的中国嘉德香港首拍和香港保利预展吸引了来自大陆的众多业内人士,但买气似乎并未在当晚的香港苏富比拍场上聚集。虽然拍卖现场仍然满座,但据《顶层杂志》前主编胡湖观察,在张晓刚的《天安门1号》拍卖过后,人数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本场拍品共153件,最终成交额为1亿1700万港币,成交率约为73%——就整体而言,这是一个不好不坏的结果。但全场仅有两件作品的成交价超过千万、大部分估值过百万作品的成交价都限于估值内的现状,则让众多看客感到茫然,甚至有资深经纪人以“七零八落”形容。
《革命家庭系列:晚宴》“尴尬”刷新刘炜成交纪录
本次专场,香港苏富比仍以后八九一代艺术家作品为主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刘炜曾参展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革命家庭系列:晚宴》,以及张晓刚1993年作品《天安门1号》,这同时也是本场拍品中三件估价超过千万的作品中的两件。最终这两件作品均被电话委托竞得。张晓刚的《天安门1号》以2082万港币成交,成为本场成交之最。而刘炜的《革命家庭系列:晚宴》以1746万港币成交,刷新艺术家本人成交纪录——这固然是一个好消息,但就这件作品的重要性、以及对比刘炜同时代艺术家的最高成交纪录,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略感“尴尬”的好消息。
杨少斌成流拍“重灾户”
本场另外一件估价超过千万的岳敏君2007年作品《后花园》则遭遇流拍,本场共上拍岳敏君五件油画作品,三件成交,其中2002年作品《信仰》和2005年作品《帽子》分别以218万和158万港币成交,而估价为250万至350万的1992年作品《中国灯笼》则流拍,市场曲线不断下滑的岳敏君在百万价位上的表现仍然摇摆不定。杨少斌作品在本场拍卖则遭遇“滑铁卢”,六件作品上拍,仅1993年的作品《三代》以182万港币成交,其余五件全部流拍。市场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认定正越来越趋于明确坚定。
稳定压倒一切
一向在拍场中表现惊艳的刘野、曾梵志作品本场虽无亮眼表现,但都顺利过关。其中曾梵志2007年作品《火》和2000年作品《无题》分别以842万和662万港币成交,成功突破五百万港币大关,另外两件作品也顺利在百万港币以上成交。而刘野2001年作品《宗教拯救小猪》也以542万港币成交。同样稳定的还有丁乙,1993年作品《十示93-9》和1994年作品《十示94-7》分别以230万和158万港币成交;方力钧的《2001.2.1》和《2002.1.3》也分别以290万(谭国斌竞得)和266万港币成交。对后八九一代艺术家来说,零流拍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奢望,而市场对他们在百万价位上的支撑相当稳固。
香港苏富比策略保守?
继春拍的“没有主义”板块获得成功之后,香港苏富比本次秋拍推出抽象主义单元,意在引起大家对抽象风格作品的关注,从效果来看,虽然成交较为顺利,但在整场低迷的气氛中,很难引起关注。总结本次香港苏富比秋拍,实际上仍然延续了以后八九一代为主体的拍场架构,但在重要作品几乎全部经过换手、并且大陆并无新买家或新的美术馆入场的情况下,这一板块实际上在短时间内已经再无挖掘的必要。而断层严重的中国当代艺术,实际上也没有可供二级市场操作的选项,再加之大陆买家受关税问题牵制的现实原因,香港苏富比本次秋拍失去焦点也就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