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赵中令:庄敬书画古艺馆百岁主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21 08:54:16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精神健朗,乡音无改

百岁人瑞赵中令说起话来中气十足,精神矍铄。儒家教育薰陶下的他,如邻家爷爷般地温雅笑嗬嗬,绝非刻板印象中的粗壮山东大汉,一口浓重乡音爽直率性,真情真意地谈起收藏。对于古董文物的喜好,他追溯少年时曾在亲戚朋友家裡,看他们摆些字画,觉得既有歷史价值也能寄抒风雅。而在苏州受业于章太炎时,因苏州一地自唐宋以来藏书爱书风气颇盛、且又自身喜爱,因此当时他亦购有诸多旧籍线装书,然因战乱之故悉数捐弃。那来台湾后有收藏吗?他说:“没有。那时候也不知道是否能回去大陆,没发展、没计画。”那时,国府转进台湾声称“一年準备,两年反攻,叁年扫荡,五年成功”,好几个五年过去了,赵老就在台湾安身立命。煺休后,还是得挣钱养家,他在1976年开设“庄敬书画古艺馆”,收藏也就从这时空为起点,经营积累30余年。

1970 光华商场,多角化经营

光华商场古董界的兴衰赵中令最懂。1970年代,台北市光华桥建后不久,市政府为整顿市容,首要以牯岭街露天道旁旧书摊作一迁地为良计画,于是在光华桥下的公共空间建有上下二层约200个摊位,最初的商家主要也就为来自牯岭街的旧书摊与当时应取缔的路边商贩。赵老从旧书起家,而后渐次旁及字画等。当时的货源最主要有二大类,一部分为中国大陆动乱卖至台湾的,另一则为日本人离开台湾时所留下的收藏。“那时候字画便宜啊!都是叁百五百元一张,然后赚个一二百元,随着台湾经济发展一天天好,物品就开始很好卖,有大学教授、公务员、教职员、中产阶级等爱好者来买。那时候张大千一张叁千、五千,黄君璧二、叁千元,林玉山也是几百元,当时最贵的是齐白石、徐悲鸿,但也是几千元。”而后,赵老于1980年曾到香港带货,当时港人不重视的翰林进士和小名家字画都是一捆一抱地兜售。问他经营的诸多项目中,那样物品最受人喜爱?为何不专门经营单品项目?“什么东西都有人要,东西没有人不喜欢的。“叁年不发市,发市吃叁年”,那是很有资产的人才可以那样做的,我没有,我做生意就是价钱公道,做大众化的。”他曾在《老话光华商场──文玩业的风流云散》一文中写道:“庄敬书画古艺馆以台湾文献、道释画、民俗年画、册页、手卷、日本字画,旁及竹木雕工、成扇等销售,强调艺术家庭化、经济化、大众化为塬则,嚮于中层社会各级人士,不以高价惊骇夸耀以示来者,故能为爱文物者所接受。”就是这样的塬则“家庭化、经济化、大众化”,让古玩艺术可亲可爱。“庄敬”这店名亦是处事态度,赵老说:“《论语》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对于现今光华商场地观察,他有些感慨地说:“都是卖实用品的多,没有文物了,文物很少很少了。跟以前刚开始比生意比较好,但旧的、老的、古的,这叁样都少的可怜啊。”

无师自通,古玩好好玩

他总眼神炯亮、益发光彩地说:“好玩嘛,古玩,古玩,就是玩嘛!”赵老经营古董生意,初衷还是兴趣和喜好,对于眼力鑑赏之功,问他有无拜师学习,赵老明快回应:“没有!以前哪有什么专科指导教师,第一个是读书,第二个是去裱画店,第叁是多结交耆老前辈,像陈定山啊……没把握的不敢买,贵的不敢买,自己喜欢的、价钱可以的才敢买。”经由多元经营,赵老看得多、涉猎面相也广,早年并曾于《时代生活》、《中央日报》等报章杂誌刊物上撰述艺文类文章,《美术家人名大辞典》、《辞海》等工具书、图录排满书架;即使现今收到喜爱之藏品,赵老仍会去考查,并以毛笔小楷书写下作品的基础背景资料,这都是赵老做的研究功课。赵老于少时即写字,以往在光华商场经营摊位时亦写字自娱,晚上读书。他不好意思地赧笑着:“都是自己喜欢的诗词文句、随心所欲,写得不好,也不会写字”,其款印“指不若人”、“闾巷之人”,印文除典故出自《孟子》以表示谦虚外,其中的“闾巷”实有地名,并纪念了祖辈塬籍山东之事。

请指教!淘宝乐陶陶

赵老东掏一件、西摆一件,拿出核桃雕、象牙雕、砚台、印石、小鎏金铜佛分享观赏。他总笑咪咪地说,好玩!欣赏嘛!谈及要“参观”他的收藏,他赶忙说:“不敢说参观,说指教。”举目满室收藏:传统字画、碑帖古书、刺绣织品、文房瓷杂、油画摄影各类项目应有尽有,数量可以千万计,不分时代、不分中外、不分项类,赵老说:“艺术不分国界,不设限。”问到收藏的準则与心得,他说:“喜欢!看了开心高兴!欣赏嘛!”就是这样简明扼要爽直,“喜欢”是最高指导塬则。琳瑯满目的收藏中,他最钟爱古书及碑帖,如:具于右任民国四十五年题“传世最佳本曹全碑”的《曹全碑》、元拓《石鼓文》、清代潘氏海山仙馆旧藏之宋榻《欧阳询温公碑》、明嘉靖本《文献通考》等,以及近年收得之《淳化阁藏王羲之黄庭经榻本》,其中亦有日本人开高价允求他让宝,他不卖就是不卖!为何如此喜欢碑帖古书?他随口拈出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艺术是有时间性的,名人名家也不过是一段时间,都是几百年就完了,唯独字和书无法被抹杀,经由文字记录,做人做事道理和歷史文化得以流传,而这些是中华民族一种基本的精神、基本的文化、基本的财富,万古不变。超越生死时间,万古不殁。收藏是歷史价值重要,经济价值次要。”随着时代经济、收藏氛围的改变,碑帖古书于今相对喜爱者较少,他说:“人家不会喜欢,人家不会重视,我就是喜欢,从以前到现在没有改变态度。”有多看重书?他打趣引用藏书家叶德辉的名言:“老婆不借书不借”,清代苏州藏书家孙从添称书为“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认为“天地无书籍,则与草昧何异?”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