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深港双城双年展:需要怎样的互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7-05 13:17:09 | 文章来源: 深圳商报

深港双城双年展自2007年起由深、港两地采取“同一主题,两地举行”的方式共同举办。2007年,香港策展团队以“再织城市”作为主题,与马清运策展的深圳主题“城市再生”互相呼应。2009年,作为对深圳展览主题“城市动员”的回应,香港展览主题为“城市动员自备双年展”。

到了上届,深圳展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举行,主题为“城市创造”,总策展人为泰伦斯;而香港展则到今年2月才迟迟启动,主题为“三相城市:时间·空间·人间”,由台湾知名设计师金光裕和香港资深设计师李亮聪为总策展人。不同的主题,截然不同的策展风格,错开的时间,双城展似乎离“同一主题,同一策展人”的初衷渐行渐远。

每届双年展究竟是两个城市各自独立的双年展,还是一个“双城双年展”? 如何让双年展达到理想的共生状态?在“头脑风暴”上,来自双年展组委会深港两地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们展开了激辩和探讨。

难题:深港两地“貌合神离”

对于双年展深港双城目前的合作与互动现状,建筑评论家阮庆岳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双城双年展目前有些貌合神离的合作宣示,需要被更认真的辩论及摊示,因为所有目前内隐的矛盾与症结,都还是会在时间河流的淘洗里,缓缓浮露出来。”

在此次“头脑风暴”上,曾策展过首届双年展香港展的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更是尖锐地提出“这究竟是双城双展还是双城单展?”的质疑。建筑评论家、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朱涛也指出:“深圳和香港联合举办双城双年展,其本意在于通过两城互动来相互交流。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反而越来越趋向于呈现为两个独立的展览。”

朱涛认为,这已经成为双城双年展最严重的缺陷。把该问题明确列上日程,深港双方尽可能早地进行交流,争取多些时间探讨合作,非常重要。不然大家只能无可奈何地将之归结为“体制问题”,并对此兴叹。

声音:是对话不是“合二为一”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林光祺非常乐观地表示,两地展览有些不同,实际上也是好事情。就目前的情况看,感觉是相互欣赏。“我们在香港感觉深圳做得好,因为有政府支持,有钱。而深圳则青睐香港更为灵活的办展模式。”就目前碰到的问题来说,林光祺依然觉得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双年展本身就是找问题、探讨问题、思考问题平台,这也是办双年展的初衷所在。”

“在香港,双年展原来是民间组织的,政府没有参与。但是几届下来,政府开始关注,并决定让我们有一个永久的场地。从民间出发,吸引官方的支持,力量增强。反过来,深圳从官方出发,民间也带动进去,通过这几届的落实,展示出一些新的面貌。”梁黄顾建筑师(香港)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符展成说,“这样一种相互尊重的状态还要延续下去。如果下一步融合,联系更紧密的话,矛盾会更多更突出。”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朱荣远看来,深港两地的展览始终应是对话,如果合二为一就没有价值了。朱荣远说,他一直在深圳做规划,关注的就是深港间的关系。深圳城市双年展自第二届起,香港参与进来以后,形成了非常好玩的两种制度的对话。双年展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对话的关系。”

愿景:同一名称同一主题

“虽然双方的运作机制不一样,但我们可以在同一名称,同一主题的学术方向上有更好的沟通。”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黄伟文说,就目前双年展学术委员会的组成情况来看,深圳方面有香港督导委员会的成员;而香港也开始邀请深圳组委会人员参与。双方已经逐步形成一种交叉来往的机制了。

“我们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进行不同的运作,这样将会给两座城市带来建筑、规划、城市等更多方面的变化。”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孙振华也期望,双城双年展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主题,甚至有共同的学术委员会。

记者了解到,“同一主题”,一直是双城展的主要目的和发展方向。虽然从2007年起深港两地就采用“同一主题,两地举行”的方式共同举办。但是同一个展览在两座城市却有不同的称呼,在深圳称为“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而在香港则称为“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有很多国外媒体和公众甚至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双年展。

“同一名称同一主题”的提议也得到了香港方面嘉宾的认可。在经过一番探讨之后,双方初步确定,今后双年展的中文名统称为“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至于同一主题,双方表示,组委会和学术委员会将就每届的主题确定一个大的方向和框架,为策展人提供参考意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