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第四届深港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泰伦斯·瑞莱

时间:2011-01-31 08:09:10 | 来源:深圳商报

资讯>声音>

泰伦斯·瑞莱

▲第四届深港双城双年展项目之一的“60岁以下城市案例研究”。

▲由工程师VladimirShokhov 设计的这类塔状建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遍布苏联,瑞莱有意在深港双年展“戏说”一番。

作为国际著名策展人和注册建筑师,56岁的瑞莱与纽约结下不解之缘。从芝加哥远郊的精英贵族学校圣母大学毕业后,瑞莱进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系。1984,他创立了K/R(Keenen/Riley)建筑师事务所。事务所目前正在做的作品包括占地100英亩的西班牙穆尔西亚艺术设计及环境博物馆改扩建项目。

1991年,瑞莱受邀加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策展队伍。先后就任菲利普约翰逊建筑设计部总监、高级策展人、建筑及设计总策展人(2002年起)。期间曾成功主持备受瞩目的MoMA扩建计划。在担任MoMA建筑及设计总策展人时,瑞莱主要关注当代建筑、设计趋势以及大众关注的全球问题。策划了包括雷姆·库哈斯、伯纳德·屈米等许多知名建筑师的展览,也为大量建筑界后起之秀策过展。

2006年3月,瑞莱加入了迈阿密美术馆(MAM)并担任馆长。

瑞莱担任过包括马德里的芮娜·索菲亚国立美术馆、9·11五角大楼纪念碑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拉美艺术博物馆在内的多个国际重要建案的评审工作;也以顾问的身份,参与过多个公私项目,包括纽约世贸中心重建、香港西九文化区等。

《文化广场》:您在到达威尼斯的头天晚上曾经问起为什么深圳会选择你。我的问题从这里开始,为什么你会选择深圳?

泰伦斯·瑞莱:我曾经在纽约呆过25年,在包括MOMA之类的大机构做过,这些机构无论是业界威望还是其本身历史,都够成熟。但后来我选择离开纽约去迈阿密。迈阿密没有什么好的美术馆,城市也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历史,但我反而认为这样的地方有着更多的可能性,换言之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因为你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局面。深圳的雄心、开放以及创造力令我极为欣赏,我期待在深圳这一新的环境中会迎来更多更好的机会。

让双年展成为受欢迎的事件

《文化广场》:同前几届双年展主题“城市,××”的模式相比,2011深港双年展的主题“CITIES CREATE ARCHTECTURECREATES CITIES WITHOUT END”(城市创造建筑、建筑造就城市,永无止歇)好像有点复杂?

泰伦斯·瑞莱:一个好的双年展应该给参与者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我不想用一个固定的主题去框死参展的建筑师,这样的话他们会没有空间发挥。一个真正成功的双年展,能够带来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同的思想,汇聚到这个点上,使当地观众看到这些参展艺术家看问题的不同角度。

《文化广场》:也许有人会质疑新的双年展主题过于专业,容易让上一届刚被“动员”起来的公众失去兴趣。你会如何尝试着平衡双年展的专业性与社会性?

泰伦斯·瑞莱:我可不是什么学院派,如果深圳的双年展只有十个专家来看,那多没意思。我希望有足够的智慧将双年展办成既有一定学术含量,又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展览,成为城中非常受欢迎的事件。我在纽约策划第一个建筑展时,当时出版社只打算印1万册,我很奇怪怎么印数这么少,出版人告诉我,只要你的书皮上有“建筑”这两个字,一般读者就会觉得太专业,往往望而却步乏人购买。从那以后我宁肯用“高楼”这样的字眼,就是为了让大众感兴趣,能够参与进来。我希望届时深圳每个受教育的人都能来到双年展,并能从中得到启发。

想象百年后的深圳

《文化广场》:您的执业建筑师身份也容易让人质疑在策展过程中会否过于偏重建筑而不是这个双年展特有的对城市化的关注……

泰伦斯·瑞莱:选择把“城市创造建筑、建筑造就城市,永无止歇”作为新一届双年展的主题,是一个基础的或者说根本的想法。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不一定是这样的。比如我们身处的威尼斯,它很美,可是它就不是一个“WithoutEnd”的城市了,而在走向尾声,虽然我很不愿意这么说。我们不会用纯理论的方法去谈论这个问题。城市每一天都在改变,在生长或者再生,这种持久性表明城市发展是一个非停滞的过程或者循环,这也让我们对100年以后深圳将会变成怎样充满兴趣。

《文化广场》:您所谓的“Without End”貌似跟当下很多地方倡导的“可持续性发展”暗合?

泰伦斯·瑞莱:我不用SUSTAINABILITY(可持续的)这个词,一部分原因是现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词已成为跨国公司的广告用语、各种政府、组织的口号,滥用的结果使这个词的含义显得很虚很商业,所以我选择使用“WITHOUTEND”,因为这个词反映了SUSTAINABILITY内在、深入的本意。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很多层次,比如有800年都会史的北京,它的城市历史就像沉积岩一样。深圳现在无疑处在这样的一个正在形成某一层次的运动过程中。

让国际上不同声音充分展现

《文化广场》:您已经在上一届双年展结束前走访过一次深圳,可以简单说一下目前深圳双年展的局限性吗?你打算怎么改进?

泰伦斯·瑞莱:这个算不上什么大秘密,未来我的策展其实就是一个个案例研究。一个成功的双年展应具备两个要素,总策展人能有效控制展览的节奏;同时,每一个参展的艺术家能带来不同的声音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后形成动听的交响乐。深圳有开放的视野,但一个双年展要成功,不仅仅是策展人的事,还必须让国际上不同的声音在双年展上能充分展现出来,使这些建筑师和艺术家有发声、展示的空间。

《文化广场》:说到交响乐,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看了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你的观感如何?

泰伦斯·瑞莱:我很喜欢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妹岛的策展非常好。我突然觉得刚才用“交响乐”这个词是不对的。因为交响乐是把所有的东西协调成一个声音,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不同的东西发出自己的声音,达致一种完美的状态。

妹岛本身就是一位建筑师,这一专业背景可能是她对建筑师的思想、对三维空间有一种特殊理解力的主因,因为她能够立体地去思考参展者的作品所蕴涵的思想。而且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作品相对比较少,这样观展空间更舒服,不那么拥挤。比较罕见地,妹岛还展出了自己的作品,这说明她不吝啬,也不害怕表达自己的声音。

《文化广场》:从现在开始,可以说你已经成为深港双年展历史的一部分。你希望在上面留下怎样的属于你的烙印或者痕迹?

泰伦斯·瑞莱:任何实验性的东西都会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一旦你想着成功这事儿了,就会不由自主地走向保守,很容易走回老路;如果你不甘平庸,希望有些富有挑战性的新东西出来,当然就有可能失败。

策展主题的深意和缺憾

第四届深港双城双年展将于2011年12月8日在市民中心地上广场、地下一层、中轴线及周边地区启幕。泰伦斯·瑞莱在威尼斯首次披露的策展主题“CITIESCREATE ARCHTECTURE CREATES CITIES WITHOUT END”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上届总策展人欧宁认为,瑞莱的2011深港双城双年展和艾未未、承孝相的第4届光州设计双年展“不约而同地玩起了文字游戏,后者的主题是Designis Design is notDesign,中文为‘图可图非常图’”,至于前者,他试译为“城建城,永不停”。上届双年展视觉设计黄立光则表示,根据双年展主题命名惯例,应是“城市永生”。上届参展艺术家白小刺翻成“城生不息”。此外,提议采用“城市永续”、“城市不死”、“城筑不止”、“城市建筑,相成相济”等等的不一而足,成为新一届双年展启动前的一轮热身运动。

也有业者认为,泰伦斯·瑞莱的这一主题其实含有呼应近年引发热议的关于“弹性城市ResilientCity”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话题的意思在。不过就目前公布的内容看,尚缺乏与深圳联系密切、有浓厚本地色彩兼具全球意义的内容和话题。

“我们希望在城市和建筑之间寻找到一种循环,城市创造建筑,建筑也创造城市。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循环,永无终结。”瑞莱解释说:“WITHOUTEND(没有终结)正是SUSTAINABILITY(可持续的)一词的真义,不幸的是,‘可持续’一词已被各种各样的商业用途或政治口号所滥用。在永续发展不但在中国、而且也在全球成为城市关注重点的现状下,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研究、思考城市更新发展非常重要。”

“目前整个策展方案尚处深化阶段”,瑞莱透露,整体策展思路将于2011年对外正式发布。方案将结合深圳和香港两座城市特征,由一系列室内及户外展品组成。“我们想创造出一种模式来衡量、评估类似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市区用地在成长周期中的发展节奏和趋势。”在泰伦斯·瑞莱为双年展量身打造的多个子展览中,将包括“60岁以下城市案例研究”、深圳城市交通和近期建成项目的发展状况研究等。此外,2011深港双城双年展计划与一系列国际机构建立联系,形成亚洲区最大规模的一次合作。双年展还将提供创意实践平台,举办多个国际邀请赛和展览。

在“60岁以下城市案例研究”中,瑞莱从全球范围内遴选了16岁的美国佛罗里达州CELEBRATION市、30岁的深圳、39岁的阿布扎比(阿联酋)、43岁的英国米尔顿凯恩斯、50岁的巴西利亚和57岁的印度昌迪加尔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

“二战后的20世纪下半叶,‘新城市’现象是一特别重要的现象。今天的地球上有很多城市,它们比居住在其中的大多数居民都要年轻。这个项目就是希望以这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看看他们在城市发展和建筑上的成就和不足。”泰伦斯·瑞莱解释说,“也许最终的名单还会有变,不过印度北部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开始点。这座平地而起的新城,是1951年由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着手规划的,贯穿了其关于城市是一个有机体的规划思想;至于这一‘族谱’另一端一个叫‘庆祝’市的后现代城镇则由罗伯特斯特恩规划、迪斯尼公司兴建。当然,这个项目肯定会包括深圳这样30年间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人口超过1000万的都市案例。”

不愿因循守旧的泰伦斯·瑞莱在发布会上以1980年首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一炮而红的意大利建筑师保罗·波多盖希在后现代主义重要概念“过去寓于现在”主题下策划的“StradaNovissima新趋势”展作为自我期许。“那次20个参展建筑师中包括弗兰克盖瑞、雷姆库哈斯、矶琦新等人,所有这些人当时不过三四十岁,远没有今天的知名度。”瑞莱希望在深圳双年展上能挖掘出一批这样的新生代建筑师,“有时候需要冒点险。”(凯若瑾)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