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策展人成为包工头?艺术标签为何不知所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02 13:36:00 | 文章来源: 贵阳日报

  一种不知所云的“独门绝学”

  李婷

  新具象、新学院派、后感性、后前卫艺术、更前卫艺术、问题抽象……

  卡通一代、独生一代、青春残酷……

  眼下的美术圈子里,类似这样的标签满天飞,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40个。谁编的?策展人。有人调侃说,现在的策展人成了“包工头”,画廊或投资人出钱让你办个展览,怎么着也得搞出一点名堂来;最简单的,就是编个要么故作深沉、要么语出惊人的标签,这跟网上新闻玩标题夺眼球,一个路数。

  十几幅作品,就敢宣称“新绘画”?

  不久前,笔者在上海莫干山路上的M50创意园看了一个以“新绘画”为标签的画展。走进展厅,迎面撞见一大篇“前言”,写得可谓气势磅礴:“本次展览意在重建中国的当代艺术,重新唤起国人对文化的自信,重新构建中国新的文化与艺术格局,不仅让文化复兴,更让中国当代艺术再掀高潮……”平心而论,参展画作的水平还不错,但总共十来个画家十几幅作品,就敢自称“新绘画”,更宣称要“让文化复兴”,很有点自欺欺人的嫌疑。

  以“新”做前缀的各种标签,已不新鲜——新具象、新生代、新新卡通、新写实……而不甘落后者,如法炮制出以“后”为前缀的众多标签,例如后感性、后前卫、后抽象……再不买账的,就用“更”做前缀。只要敢想敢说敢忽悠。

  标签,一种不知所云的“独门绝学”

  那么,艺术标签这种某些策展人的“独门绝学”,对艺术有何贡献,能否提升展览的水准呢?答案很明显。某画廊接连几年策划了名为“独生一代”的系列展览,为了让这张标签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策展人特意撰写了长篇文章。然而细细读来,除了策展人的文字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都是长句子连缀成的长段落,其中只有一两个句号,所写内容实在看得人一头雾水。一上来,策展人大段大段阐述信息社会、资本游戏,接着大谈计划生育之基本国策……直到最后,观众也没明白所谓“独生一代”的画作和展览,艺术特点到底在哪儿。

  异曲同工,某策展人在2008年策划了“中国公寓艺术1970s——1990s”展览。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公寓这种私人空间是过去30年间实验和前卫艺术的存在方式之一,但大量艺术区和画廊空间出现以后,公寓被取代”。明摆着的生拉硬扯。照这种思路,现在不少艺术家的工作室不是平房大院,就是以旧厂房改造而来(时髦的说法叫LOFT),是不是可以贴上“LOFT艺术”、“大院艺术”的标签?

  想不出展览名称,去西方哲学辞典上找

  “想在艺术上独创一派,绝不是靠忽悠就行的!”看着漫天飞舞的艺术标签,一位评论家感叹。他说,一个艺术流派的诞生,绝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随口一说,而要靠一些艺术家辛苦探索日渐积累。成为一个公认的画派,必须具备至少三个条件:高质量的代表画家、高质量的代表作品,画风画技上的开拓性贡献。

  “看看现在许多自封的所谓‘流派’,只是一个个随意粘贴的标签,忽悠外行,既根本谈不上学术支撑,画风画技也没有开拓,他们在严重损害艺术的严肃性!”这位艺术评论家向记者透露,他在一次会议上碰到过滑稽一幕:一个策展人向熟人求教,说自己正为一个画展做策划,但始终想不出合适的名目。那熟人支招:回家去翻翻西方哲学辞典便可;还一本正经解释,一个哲学概念,前缀一个“新”字或一个“后”字,这么一“搭”一“配”,形容什么“风格”不行?表现什么“深刻”不行?那策展人听罢,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

  在艺术圈,哲学概念常常被套用,最常被套的如现代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等;加了前缀“新”或者“后”,内涵能有什么区别?其实标签发明者也说不清道不明。至于被贴标签的,对此的态度是“无所谓”——一位年轻的画家说:“我只是画画,许多评我的画的文章,我看不明白。”当追问他对这样“莫名其妙”的艺术标签是否介意,他答:“这是市场运作,无所谓的!”

  有学者尖锐指出,如果听任虚张声势的艺术标签泛滥,艺术爱好者的心态和艺术创作的生态都将受到很大伤害——会把真正的好东西淹没!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