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成朱清时魏明伦张铁林曹宝麟对谈书法艺术

时间:2011-08-03 14:44:41 | 来源:搜狐文化

资讯>展评>

对话:刘正成、朱清时、魏明伦、张铁林、曹宝麟

主持: 李廷华 文化学者

李廷华:各位朋友,我是今天晚上对话的主持人李廷华,今天,我们以刘正成先生在北京举行他的个人书法展览为契机,邀请了几位朋友来作一个对话,我来介绍一下。

今天展览的主人刘正成先生,曾经担任中国书协的副秘书长、《中国书法》杂志社长兼主编,现在是《中国书法全集》的总主编,国际书法家协会的首席主席,他曾经在长期的书法组织活动中,举办过多项全国性和国际性的书法展览,这次是他从事书法艺术活动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北京举行自己的展览,在举办展览的同时,邀请几位朋友对话。

朱清时先生,南方科技大学的创校校长,曾经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因为他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性行动,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甚至波及到国外舆论的一个焦点人物,这次的座谈以前,我有点担忧,我说朱校长可能无暇谈艺。今天见到朱校长,处于教育改革风口浪尖的人物抽暇参加这样的一个书法活动,他是怎么样一种文化心态?等一会儿可以请他谈。

魏明伦先生,大家都比较熟悉,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副主席,他的著名的戏剧作品《巴山秀才》,在大陆演遍之后最近被李少春先生的儿子李宝春,移植成京剧在台湾上演。今天魏明伦先生作为老朋友欣然远道从巴蜀而来,那么,两位巴蜀才子在京华相会,相信他们会给我们发表精彩的谈话。

张铁林先生,大家也都很熟悉。他的影视剧方面的身份就不用说了,他还是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我对张铁林先生个人有一个印象,我认为他是一个圆梦的人,为什么这样讲呢?由于环境和天分,他曾是一个蓬勃成长的美少年,他也曾经插过队,为了谋生,曾经在农村还干过抬死人这样的劳动。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到了他的圆梦时期,他同时准备考美术学院和电影学院,结果他选择了电影学院。在影视方面成功之后呢,铁林先生又对书法、美术这些他从小钟情的艺术又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又开创这个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延揽了大批的有志、有才之士,在南国艺术教育领域开辟了一片沃土。他的文化经历,给我们会有哪些启示?我们等会也希望铁林先生能够畅所欲言。

曹宝麟先生,我要特别介绍他,在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之后,他是王力先生等人的研究中国语言史的首届研究生。这里有一个文化脉络,他可以说是赵元任的再传弟子,就是清华国学院流脉下来的。宝麟先生多年以来做了什么事情呢?他可以为一篇文章考证十年,他的《抱瓮集》在中国书法学术界,是必读之书。首先是在台湾出版,现在又在文物出版社出版。

李廷华:五位嘉宾之中,既有改革风口浪尖上的热点人物,又有把冷板凳坐穿的人物,济济一堂,来进行中国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跨学科的对话。

我们先请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刘正成先生发言。刚才忘了介绍一点,刘正成先生最初也是一个文学作者,可以说就是一个作家。最初问世的东西是历史小说,最初是四川文学的小说编辑,以后因为同时具有书法才能,当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老领导陆石先生就调他到中国书协工作。 20多年以后,正成先生第一次举办了他个人的书法展览。正成先生,你可以向各位朋友谈谈自己作为一个当时的文学青年、文学作者、以后的书法家、书法活动组织者,这多年来你的感受。

刘正成:当年,我在四川从事文学创作,但业余搞书法,书法是副业,文学创作是正业。到了北京以后,文学搞不了了,只有搞书法。我想,书法要求作者的文化程度是不是要低一点?除了这个书法活动是当代人在进行,这个书法作品与当代的文化有什么关系?应当明白,我们的书法艺术创作并不是仅仅复制着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它是表现当代人的艺术,它是当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今天有记者问我,他说现在都用电脑,书法还能存在下来吗?我说只要我们中国人还使用汉字,那么这个艺术肯定存在。由于不写字,那写字的人不更显得突出吗?哈!作为纯艺术,还能够活跃在我们生活中间。二三十年以前,那时书法认识在我们现代文化来看还非常落后,认为仅仅是写字而已。我们有责任把审美观念进行普及,我们写的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书法,又是当代的文化艺术。如果你完完全全是临摹,你就是古代书法的复制品,如果说你把这个古代的书法赋予新的生命,就是活的一幅生命图画。我记得哲学家叶秀山说过"传统就像一条河"。苏东坡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河里的水在不停流动,它不是凝固的,我们要成为河里的一滴水,顺着河流流下去。但这不是重复与复制,河流昨天流过的水和今天的水是不一样的,明天这个地方的水又变了,所以我们既要融入,又要变化与发展。这次展览是我来到北京近30年后的当下状态,它是不是有不断的发展变化?我追求作品对此时此刻状态的表现,它是否能反映我的创作与审美的水平提高?这时候正好可以请老朋友们把把脉,我的作品能否真实、准确地体现出我的创作状态?在座各位分属不同学科,但又都是我的老朋友,大家很不容易坐到一块来,从我的书法展引申到文化问题。那么,我们当代书法与文化要怎么发展,让它呈现什么样的文化品质?我想,这个跨学科的课题讨论,是能够产生相互的启示作用的。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