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国画大师杨铭仪向公众捐赠作品《爱痕湖》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23 15:42:0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杨铭仪向中国榜样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捐赠泼彩山水力作《爱痕湖》

由中国榜样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名人名企榜样公益活动联合会、深圳市黄埔画院联合主办的国画大师杨铭仪作品《爱痕湖》公益捐赠仪式暨八十寿辰5月20日在京举行。捐赠仪式上,杨铭仪将自己倾两年功力精心创作的泼彩山水力作《爱痕湖》捐赠给了中国榜样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杨铭仪激动地表示,银髯垂胸老益壮,人生八十才开始。千山万壑为我师,遍历神州悟养生。大千风骨萦心怀,冰雪书画继开来。小平叮嘱记犹新,和平大愿证终生。丹青为伴不言倦,振臂泼墨又启程。

《爱痕湖》原为杨铭仪恩师张大千先生1968年所作巨幅绢本泼彩,画面描绘的是远眺瑞士亚琛湖所见。作为张大千的弟子,多年来,杨铭仪以毕生精力追随大千先生的意境,探索书画艺术并自成一格。虽然已经年届八旬,但杨铭仪却始终每日游艺不辍。为了向自己的恩师致敬,杨铭仪倾两年精力终于完成了这幅凝聚了对恩师的情谊和自己心血的泼彩山水《爱痕湖》。这幅作品在意境上跟张大千先生的《爱痕湖》一致,构思的宏阔与细节的清晰有机地融为一体。整幅作品从胸有成竹到画若布弈,就形取势、因势利导,笔笔生发,青翠的山峦、澄澈的湖水、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大气、生动,充分体现了杨铭仪先生在驾驭笔、墨、色、水、纸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杨铭仪,字明才,号凌云居士,巴蜀嘉州人士。国画大师张大千亲传弟子,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侨联顾问、深圳市黄埔画院院长、世界黄埔书画交流中心荣誉主席。早年毕业于台湾黄埔军校第25期。毕业后,经台湾奥委会主席杨森上将引荐,得缘拜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师学画。多年来,杨铭仪以大千先生为榜样,在创作上自成一格,将自己独创的冰雪养生功融入到创作中。他的画作粗笔多于工细,用笔苍劲墨色浓重,皴法多变,风格华丽,气势恢宏。其作品饱含了画家自身的人生体验与道德修行,呈现出昂扬的气概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犹如“大千在世”。

对于自己的恩师,杨铭仪始终心存感激。至今他仍念念不忘与张大千见面的情景:张大千见了他的作品后说:“你这娃儿的书法很好,书画同源,将来必成大器。”张大千曾说:“欲习艺术之精妙,非勤、悟二者不可少”,又勉励杨铭仪作画要从自然中来。杨铭仪感染于老师“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的壮志与勤勉,自此40余年,游黄山、登峨嵋、攀泰山,九上青城、九寨、黄龙,汲取自然造化,笔写艺术春秋。在他的笔下,《黄山烟云》呈现墨气氤氲的印象之美,《黄山图》取景“遥望天都倚客松”,直面松树的千姿百态,《银河报喜福满门》粗笔皴擦出质感丰沛的巨树大河,《三峡云帆》以四处飘荡的云烟勾勒出荆楚文化的奇幻与跃动。清秀俊逸、苍茫古朴、元气淋漓等评述先辈画家的赏鉴语汇,均能在杨铭仪的山水作品中找到贴切的例证。

沉潜于艺术苦旅,熏陶于巴山蜀水,钟灵气于名山大川的杨铭仪,从在台任空降部队教官时身伴浮云、纵横长空的经历出发,一直遵循着前辈艺术大家的教导,以自然为师,在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纵横笔画之间,于横幅宣纸上自比雄鹰,绘下汹涌墨色,用中国画艺术积淀民族精神的文化层。他曾说:“我只有回到祖国的名山大川,在那里走了以后我豁然开朗。自然给了我们最美的山水,祖先给了我们最好的象形文字。去名山大川走走,更能体会到祖先的伟大。”

“寻师访友,不远千里之外,详其离合异同之旨,采其渊源派别之微,博览古今学术变迁之源,遍游寰宇山川奇秀之境,必具此知识学力,而后造成一名画师,当不难矣。”黄宾虹在其画语录中所言“画家的成就之路”,正在被杨铭仪所实践着。——积师造化之跬步以至法心源之千里,同时又从传统的“江海”回归“小河”——在外师造化的同时深研传统。如上世纪后半叶,张大千每两年均至台湾小住,杨铭仪总要拿来作品请老师指点,又以老师为范本,上溯古人之经典,其山水之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态,得力于是从张大千而上追董北苑、僧巨然;由如其《天涯若比邻》一图,山石屋木遥遥相对,孤帆几片溯江而来,情境上暗合其期望和平统一的理想,构图上的空灵又与倪瓒的山水一脉相承。

“讥人临摹古画为依傍门户者,徒见其浅陋。临摹如读书,如习碑,几曾见不读书而能文、不习碑而能善书者乎?”张大千的反诘,彰显的是钻研传统的重要性;而在杨铭仪的笔情墨趣之间,自然的光与传统的色也时而交相辉映。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