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中国第一部广告史的人
了解的越多,赵琛脑子里逐渐萌生了写书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些历史资源流传。”不知道历史,就不知道规律。作为人师,赵琛希望有一天,自己所掌握到的知识,也可以为教学所用。
初期资料搜集用了整整五年时间。1998年,赵琛开始执笔“广告史”创作,一写就是七年。其间,赵琛发现自己所收藏的近代广告大部分在上海,便只身来到上海。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馆度过的每一天,赵琛至今都很难忘记:“那时候,基本一个面包、一瓶水就可以在里面呆上一天。”整天泡在大量的历史文献中,他恨不得把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一股脑都带回来。
“对,翻拍下来!”赵琛找到图书馆工作人员询问:“翻拍一张资料需要多少钱”,得到的答复令他望而却步,“一张五十,可要拍的东西足足有千余张,那是什么概念啊?”于是赵琛在图书馆外找到一家相机专卖店,买了一台“尼康”牌照相机和一支三角架自己进行翻拍。
这次行程,赵琛收集到了上海160年来的近现代文化及商业历史。回来以后,赵琛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走到哪,都会把相机带在身上。2005年,这部30万字的《中国广告史》终于完成,书中配有千余幅中国近代广告图片,赵琛成为撰写中国第一部广告史的人。
2009年,央视拍摄纪录片《老上海广告人》时找到了赵琛。整个纪录片以“老广告”为主线,赵琛作为主讲人讲述了上海老广告160年的故事。
女儿的一篇作文令他悲喜交加
2008年11月19日,“赵琛广告博物馆”在开办六年后终于喜获执照。别人开博物馆,有买有卖多数是为了赚钱,而赵琛收藏广告文物几十年来,却只买进,不卖出。
“记得女儿8岁那年写的一篇作文,让我悲喜交加。这篇作文至今我还留着,题目是《我的爸爸是个古玩迷》,她说,爸爸倾其所有,收藏的却都是破烂,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我高兴女儿的真情流露;悲的却是,直到现在她们依旧无法理解我……”
藏品数家珍
上海世博会产品用了他收藏的“仕女像”
二十多年来,从清光绪年间到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印刷广告珍品,赵琛已收藏近6000余件,作品还涉及到了我国港澳台等地和英、法、美、日等国家。
对于所藏之物,赵琛颇感自豪。在影视剧《大染坊》、《天下第一楼》中多处拍摄背景,都借用了赵琛的“老广告”为布景。而上海世博会巧克力包装也是按“仕女像”所设计。
对于这些珍贵的收藏品,赵琛说“它们好不容易凑到了一起,不会再轻易失散了”同时,赵琛表示,“等自己百年以后,会把这些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不留给后人。因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去保护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