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传统文化专家解读清明节内涵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04 12:52:26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3日专电(记者周玮)又到清明。中国民协节庆研究会主任李汉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清明节的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是缅怀先人,价值取向是提升生命意义,文化功能是凝聚族群、和谐天人。

“清明节试图来处理生与死的联系、连接、沟通,接触到对人的终极关怀,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最富有生命意识的中华传统节日。”李汉秋说,有限的现实世界与虚拟的无限世界,二者之间需有精神沟通的平台,清明节的种种仪式和活动,遂应需而出现。

李汉秋说,中华家庭重视祖德传家,这个好传统应该发扬。“传统的家谱经过改造是个容量很大的载体,可以记载每个平民百姓的懿行嘉言,使之流芳后代,成为家庭的文化传统,借以激励生人,教育子孙。”

中华民族的亲情情结、敬祖意识、感恩心理、天人观念,在清明节可以得到充分张扬。“城乡各地都可以选择适当地址举行清明公祭,这些都是非常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精神熏陶,也是凝聚全世界中华儿女之心的文化举措。”李汉秋说。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是在春分后的十五日,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清洁而明亮”,这应也是清明的含义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到清明时节,就告别严冬,迎来生机勃发万物生长的春天,这是农耕的重要时机,也是生态良好的清明。

李汉秋说,清明节人们一方面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另一方面也要迎春游乐以顺阳气。清明郊外上坟后顺便踏青,也就等于过了上巳节,这也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节吧。于是从唐代开始,寒食、清明便日益与上巳融合在一起了。为了顺应清明时节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人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迎春健身活动和插柳植树活动。

“当人们发现,在清明播下的希望种子,几度春秋后,郁郁葱葱的满目绿意弥漫过来时,会感到生命之树长青,那就是留住了春天,也留住了生命。”李汉秋说,我们应当由“插柳留春”、“植树扩春”,发展为“环保护春”。清洁空气、节能减排、消除污染、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让我们的生态环境真正“清洁而明亮”。(完)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