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丹青不老——陈大羽先生百岁诞辰书画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21 13:11:39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陈大羽作品 1991年

今年是当代杰出的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陈大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陈大羽百岁诞辰,回顾其一生丰硕的创作成果,广州艺术博物院特举办“丹青不老——陈大羽先生百岁诞辰书画展”。

这次展览于2011年4月12日开始,至6月12日结束。共展出陈大羽不同时期的国画、书法和篆刻作品八十多件,主要为陈大羽亲属收藏的作品,以及陈大羽亲属向我院捐赠的一批作品,另外还有一件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借出的作品。为配合展览,广州艺术博物院还编辑出版了展览图录,并于4月12日展览开幕当天举办陈大羽艺术研讨会。

陈大羽(1912—2001)原名汉卿,齐白石为其改名翱,字大羽,遂以字行。广东潮阳(今属汕头)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师从吴昌硕弟子诸乐三、诸闻韵、王个簃等。其后又拜齐白石为师。历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书画院副院长等。

陈大羽在20世纪50年代即享誉中国画坛。他多才多艺,花鸟、山水、人物画俱佳,而以花鸟画最具开拓性成就,尤以画鸡久负盛名,还兼擅书法和篆刻。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之中,他不断进取,锐意创新,殚精竭虑。其艺术兼具吴派和齐派艺术之长,又自成面貌,洋溢着浓郁的新时代气息,为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人们评价他是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之后又一位风采独具的写意花鸟画大家。陈大羽又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先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和南京艺术学院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

陈大羽虽然长期远离家乡,但心系桑梓。他生前就有将自己的书画作品送回广东展出的愿望。2009年,陈大羽的家人与广州艺术博物院取得联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的“丹青不老——陈大羽先生百岁诞辰书画展”得以成功举行。

陈大羽先生是一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广东籍画家。藉这次展览,大批陈大羽作品首次在广州亮相,而广州艺术博物院也得到其亲属捐赠的一批陈大羽作品,这是对这位广东籍优秀艺术家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纪念,同时也将对陈大羽艺术研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这次展出的《一唱雄鸡天下白》,以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词句为题,是陈大羽在20世纪60年代的代表作。画面上,一只雄鸡站立在一堆高耸的草垛上引吭高歌,形神兼备,远处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在笔墨形态上显示出与齐白石密切的渊源关系。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画家必须对传统花鸟画进行“革新”,赋予政治内容。因此,这件作品在当时被认为是表现了新中国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和中国人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是一件群众喜闻乐见而又具有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作品,受到美术界的好评,从而表明,过去只适合“孤芳自赏”的花鸟画也能表现宏大的政治主题。虽然这种“革新”使得当时的部分艺术品沦为政治图解,但在客观上却拓宽了花鸟画的题材,从前很少入画的所谓“俗物”如庄稼、蔬菜、瓜果、农具等,这时都受到画家的青睐,使花鸟画从原来的“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艺术形式的变化。

《蟹酒图》,是粉碎“四人帮”后不久陈大羽以崭新的手法创作的一件作品,以此庆贺“四人帮”的倒台,体现出一种喜庆的气氛。他以四只蒸熟的螃蟹象征“四人帮”,讽刺昔日横行霸道的螃蟹,今日却成了人们的盘中餐,人人当啖之而后快。类似的题材和寓意在齐白石作品中也出现过(齐白石讽刺的是横行中国的日本侵略者),但陈大羽这件作品的表现形式却与齐白石完全不同。众所周知,中国的酒文化极其发达,酒器种类之多不胜枚举,但此画中并不是什么名贵的酒器,只是普普通通的玻璃瓶和玻璃杯,正是当时中国普通家庭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以简练的笔墨勾勒酒器,采用不同于齐白石画法的勾线平涂法画螃蟹,造型生动,真实可感。对象轮廓线周围以淡墨渲染,烘托出玻璃酒器的晶莹透亮,具有装饰意味。整幅作品既有现代感,又不失中国画的笔墨趣味。

《迎岁》,是陈大羽在广州过春节时创作的一件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新岁朝图”。所谓“岁朝图”, 一般是指在春节前夕创作的寄托除旧迎新之意的中国画。传统的岁朝图多以佛手、寿桃、蝙蝠、鱼等寓意吉祥的物品或梅花、水仙等春节前后开放的花卉为题材,以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陈大羽延续了齐白石艺术以情动人的一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激发起他创作的灵感。他爱画岁朝图,更创作出这件不同于传统岁朝图的“新岁朝图”——花瓶里插着一株蓬勃美艳的桃花,再配上丰硕壮实的鸡冠花、淡黄嫩绿的菊花等压脚花,下面是或零散或成串的鞭炮,表现的是广州人喜迎新春的习俗,整个画面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热烈喜庆的新年气氛。画家通过自然万物寄托自己丰富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使花鸟画艺术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相信每一位广州人看到这件作品都会倍感亲切。

《珠藤蜜蜂》,描绘数丛紫藤花随风轻拂,几只蜜蜂在花丛中自由飞舞,花、叶背后以虚化的藤蔓作衬托。一改吴派的表现手法,在写生的基础上,以变化多端的墨线勾画花、叶的轮廓,然后以浓淡相宜的色彩点染其中,再以淡墨、淡彩渲染花、叶轮廓线周围以烘托主体,使主体更加突出。线条笔触浓、淡、粗、细、干、湿变化丰富,虚实、疏密对比强烈,力求使线与面、色与墨达到一种平衡,线条干净利落,色彩清雅秀润。其勾勒线条具有浓厚的表现意味,不单使写意画做到造型准确,同时又不失笔墨趣味和力度,真正做到了既讲“物趣”,又讲“天趣”。由于陈大羽有深厚的笔墨功底,又坚持长期观察写生,所以对各种题材他都游刃有余。他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得失后,在线与面,色与墨的处理上进行更加丰富的变化。

《松柏颂》,画中的青松翠柏虬曲而劲健,令人不禁想起“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荫”的诗句。这件作品以鲜艳的黄色作背景,衬托绿色的松针和青色的柏叶,使画面产生明丽的装饰效果,可谓大胆的尝试。画家借鉴了刘海粟的泼彩山水技法,以墨为骨,以色为辅,将大块色彩或点缀、或烘托、或罩染、或交融于墨线之中,创造出“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的灿烂厚重的艺术效果。刘海粟称赞陈大羽的泼彩写意画“用大红大绿,姹紫鹅黄,照样能通俗而又能脱俗,因为他有篆书的线条,在红绿中横冲直闯,如赵子龙的枪出入百万军中。”这件作品是他在八十九岁高龄时创作的,当时他虽然经历了白内障和肠道癌手术,但依然精神矍铄,激情洋溢,笔下的物象便是他心境的写照,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者无不被老人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所感动。

《京剧人物》是一件精彩的人物画作品,描绘的是京剧《野猪林》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是以写意笔法来表现,但对人物的描绘仍然一丝不苟,将人物的衣着鞋帽、手持道具、妆容、身段、眉宇间的神情,以及由此带出的戏剧情节,忠实地一一刻画出来。即使不熟悉戏剧的观众,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这种精准的描绘只不过依靠寥寥几笔就完成了,使观者不得不佩服画家高超的笔墨表现力和概括力,可谓将中国画的笔墨神韵、趣味发挥到淋漓尽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就在这浓、淡、干、湿、轻、重、徐、疾的笔墨变化中,令人叹为观止。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