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俄罗斯著名画家的“中国缘” 盼交流合作代代传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17 20:35:05 |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欧亚大陆不会分开,同处欧亚大陆的中俄两国也将永远在一起,成为好邻居、好伙伴。”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俄罗斯美术科学院院士布里奥克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14日,记者依约慕名拜访布里奥克教授的工作室。据说,“享誉国内外而极有性格”的布里奥克极少在自己的工作室待客,记者算是幸运者之一。

65岁的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布里奥克现任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圣彼得堡油画家协会主席、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构图研究室主任教授、叶列梅耶夫工作室主教,并担任多项社会公职,多次荣获国家级嘉奖。在列宾美院毕业并留校从事创作和教育活动40余年,其作品收藏在俄罗斯博物馆、特列季雅科夫画廊以及法、意、德、英、美、中等15余国的诸多博物馆。作品风格清新高雅,刻画细腻精湛,充满历史感,让人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功底,并可从中触摸到俄罗斯独特的绘画风格以及崇尚自然、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

主人放下手中的画笔热情迎接,画架上是一幅几近成型的冬日雪景油画,旁边是幅大气磅礴的“彼得保罗要塞”,对面贴墙而立的“莫斯科—北京”巨幅油画气势恢宏,高2.5米、长5米,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立而环顾,整个画室全是画家的精心之作,只在画室中央摆放着一张小茶几、一张沙发和几把椅子。沏上画家从中国带回的“西湖龙井”,采访就从“中国”开始。

  “我已经记不清去过中国多少次了,少说也有十几回了。”布里奥克从怀中掏出一本绿色证书给记者看,原来他还担任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一职。布里奥克说,他曾多次应邀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举办画展、写生、讲学等。西子湖畔、黄山峰顶都曾留下画家的印迹,他创作了许多以中国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回国展出,引起轰动。

画册中的“黄山”水彩画依稀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的影子。对此,布里奥克说,“艺术无国界”,这句话是他为“画说西湖•国际美术论坛”的题词,也说明中俄两国艺术家相互交流与借鉴的重要意义。

布里奥克表示,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都曾赴华讲学,列宾美院也与中国美术界有着密切合作关系,并接受中国青年才俊到该院深造。中国著名油画家罗工柳、肖峰、全山石、林岗等都曾留学该院,成为中国画坛和美术教育的中坚。布里奥克至今仍与许多中国画家保持着亲密的私人友谊。有意思的是,布里奥克本人就是梅尔尼科夫的首届弟子,其子小安德烈则是梅氏的关门弟子,父子俩反倒成了“师兄弟”,谱写了美术界的一段佳话。

布里奥克谈到经历的一件趣事。他有次在中国一家博物馆参观,他觉得馆藏的许多欧洲、日本名家的作品“都不是好作品”,匆匆而过。突然,一幅中国画出现在眼前,“我不由得停下脚步,那完全是一种震撼。凑到跟前一看,原来是齐白石先生的。”布里奥克一边讲着故事,一边做着手势,表达对中国大家的敬意。

谈到当今该校中国留学生的情况,布里奥克说,前几年由国家派出的留学生较多,目前自费的留学生则占多数,他自己就带了十多个中国学生,“他们都非常勤奋努力。”布里奥克表示,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俄罗斯博物馆跻身世界著名博物馆,珍藏着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基罗、伦勃朗、毕加索等众多世界名家作品,而且这里得欧洲风气之先,中国学生除了在美院学习外,还可在博物馆临摹,到各地写生,“我希望他们百花齐放,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画家,而不是依靠电脑和照相机来‘创作’的平庸画匠。”

布里奥克说,作为艺术家,他真诚希望中俄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持续而深入发展,并进一步拓宽和加强双方在美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我老了以后,我的儿子,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继续推进这一事业”。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