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国家图书馆初一开放 多彩文化活动向读者贺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04 19:06:52 | 文章来源: 文化中国网

初一上午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同小读者在“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欢度春节
 

2月3日,新年初一,国家图书馆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一些读者早早在门外排起了长队,准备在书海中度过新年的第一天。今年春节期间国家图书馆照常开放,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读者准备了别具特色的贺岁礼。

馆领导班子成员向读者拜年

初一上午9:00,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携馆领导班子成员,在总馆北区二层大厅恭候新年第一批读者的到来,并向读者拜年。周和平向第一位进馆的读者赠送一份特别的礼物——刚刚评选出炉的国家图书馆第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向其他读者赠送富有国图特色的小礼品。

初一在国图少儿馆“阅读伴我成长”启动仪式图片
 

“阅读伴我成长——2011·我的新年阅读计划”启动

初一上午9:30,馆领导和小朋友们一起欢聚在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周和平与小读者代表共同启动少年儿童年度阅读推广活动:“阅读伴我成长——2011•我的新年阅读计划”。新年伊始,许多小读者都为自己制定了学习和阅读计划,仪式上来自灯市口小学的刘雨晴和图强第二小学的李尧志,作为小读者代表宣读了他们的新年阅读计划。

作为我国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将继续发挥行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大力推动少年儿童文化建设。2011年,少儿馆将邀请10位国内知名少儿读物作家、学者登上“文津少儿讲坛”公益讲座,指导少年儿童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配合4月2日“国际儿童读书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等重要节日,少儿馆将走进校园,举办阅读心得分享、图书漂流分享等活动,通过阅读为流动儿童、孤残儿童等更需要关心的少年儿童打开一扇融入社会的明窗。少儿馆还将组织形式多样的公益性培训课程,开展摄影、朗诵比赛,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一所促进少年儿童全民发展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将举办“我的图书我做主——2011年图书风云榜”图书推荐评选活动,并以此作为第一届“文津少儿图书奖”评选的荐书环节一部分,使推荐的图书更贴近小读者。为引领全国少儿图书馆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少儿馆将协调组织编制《少儿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以期指导各级少儿图书馆进行室藏建设,缩小因为地区差异造成的信息鸿沟。

初一上午孩子们参观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
 

少年儿童参观“西域遗珍——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

参与“阅读伴我成长——2011•我的新年阅读计划”的少年儿童,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国家图书馆展览中心参观了正在展出的“西域遗珍——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新疆古称西域,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丝绸之路要冲、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处,这里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丽风光,有驼铃铿锵、文明交融的历史回响。模拟石窟、高昌故城遗址复原,逼真的布展使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在工作人员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同学们学习了古代书籍知识,对新疆这片多彩神秘地域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历史悠久的特点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尤其让孩子们驻足的是多媒体互动区,小朋友们通过玩电脑游戏的方式体验古代“丝绸之路”的精彩旅途。

少儿参观新疆展“高昌古城遗址”
 

该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首都北京举办的全面展示新疆珍贵历史文献的大型专题展览,有众多看点,一是历史跨度长,展出了来自全国23家收藏单位320件展品,包含从先秦至明清二千年间的文献文物;二是内容丰富,展出了涵盖22种各民族文字的木简、文书、古籍、舆图、拓片等类型文献;三是价值珍贵,展品中超过半数为现今仅存的孤本,21种典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许多文献是首次面世。展览将持续至3月27日。该展览通过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献展示,充分反映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多种文化的融汇地,新疆各族人民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期间,《四库全书》区在2月2日至4日期间升起遮光帘,向公众展示;在文津厅举行“新春佳节——传统节日文化展”;国家图书馆还通过国图网站、手机门户,发布春节服务专题、举办网上在线展览,让非到馆读者方便获取国图春节服务;2月7日(初五)上午9:30,“文津讲坛”春节第一讲在古籍馆举行,邀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星亮主讲《春节礼俗与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2月12日(初十)上午10:00,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作客“文津少儿讲坛”举行题为“马小跳的童年意义”的公益讲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