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歌手》——中国画的灵感
1983年,靳尚谊被任命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从1987年起,又当了14年院长,但他没有因事务繁杂而放下手中的画笔。
《塔吉克新娘》之后,靳尚谊接连画了《果实》、《青年歌手》、《蓝衣少女》3张中国女孩的肖像,尝试以古典油画技法表现东方女性的轮廓特点。特别是《青年歌手》,人物朴实、安详、宁静,背景是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这是他将中国画作为背景创作油画肖像的第一次尝试。他说:“我越来越喜欢中国画了。我觉得中国画特别妙,油画需要画一大堆才能表达的东西,中国画几笔就能表达出来了。开始学画时没有感觉到,年纪大了,有修养了,才懂中国画。”
他又用这种方式画了《画家黄宾虹》、《画僧髡残》和《八大山人》。“其中八大山人画得最苦,因为油画是画满的,中国画是留白的,但是油画一画满,空灵就没了,很难办。所以我画他晚年在江南水塘边上,让天跟水一个颜色有一点变化,有这么一个角落他坐在那,我想表现空灵的感觉,有点小写意。这个画花的时间最长,最不好处理,做了许多试验,才有了天水一色的感觉。”他回忆道。
靳尚谊最著名的画作都是人物,特别是肖像。《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果实》与《侧光人体》等女性人像充满心智闪动的清澈透明,又散发着朴素、单纯的气息;而《鲁迅》、《瞿秋白》、《医生》、《晚年黄宾虹》、《画家詹建俊》、《八大山人》等知识分子肖像,则渗透着一种天然的中国文人气度和优雅,于淡然之中见深长。尤其是80年代后,他画了大量普通人肖像。因为“文革”中人性的暴露以及社会风气的变化,都对他内心产生冲击,令他心情很差,只能把宁静、和谐、崇高、纯洁的理想之美寄托于自己作品里,“用画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一些”。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放眼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靳尚谊不仅是一位坚持在人物画特别是肖像创作上探索的画家,而且是一位在‘人的主题’这个时代命题上做出独特回答的艺术家。”
“捐赠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捐赠作品已近70件
靳尚谊早年的画作命运多舛。《登上慕士塔格峰》在“马训班”毕业作品展结束后,保留在中央美院陈列馆,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事件,陈列馆觉得再保留反映中苏联合登山的画不合适,就把它折叠着还给靳尚谊,结果经过一番折叠,颜色都掉了,画也毁了。1964年,他完成了《踏遍青山》,画面中,乌云密布的天空下,毛泽东一个人往前走,牵着马的战士露出半身,远山和其他人物压得很低。这幅画入选了第三届全国美展,颇得好评并参加了全国巡展。1966年巡展结束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幅画由美协送回美院油画系,最后不知所终。靳尚谊如今只保留了一张此画已经褪色的彩色反转片。还有其他一些花了他很多心血的作品亦是或被毁,或丢失。
现在,靳尚谊的画作受到收藏界的高度关注。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累计成交额已接近2亿元,有三幅作品拍卖成交价突破千万。但他说,这些作品同他没有太大关系了,比如近期以2021万元创成交价新纪录的《毛主席在上钢三厂》,是1969年他为北京地铁画的。“那幅画画得很认真,后来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前一阵子有人拿来问,是不是我画的,我就认了,签了名。”
他说:“我对钱不是很在乎。因为我们是从50年代过来的,一般生活能过得去就可以了,我很苦的日子也过过,改革开放以后好多了。现在生活也不错,工资也比较高了,也卖过一些画,当然,我卖的没有拍卖那么高,这很正常,让别人赚嘛,让一些经纪人、画廊去赚这个钱。我认为捐赠才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好的东西应该给国家,为人民服务,让大家享受。”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靳尚谊就把最好的作品陆续捐给各地美术馆,唯一的要求是接受捐赠的美术馆要可靠,能让画受到很好的对待、很好的展示。他把经典画作《青年歌手》捐给了中央美院美术馆;《画家黄宾虹》捐给了上海美术馆;他的“新古典”风格的代表作《侧光人体》、探索现代人精神面貌的代表作《惊恐的妇女》、探索欧洲古典画风和中国画韵味融合的《八大山人》捐给了中国美术馆。在刘海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也都有他的捐赠画作。迄今,他捐赠的作品已有近70件,仅2009年,一次就向中国美术馆捐了39件。
他说:“我是这个专业的,怎么发挥作用?最好就是让作品摆在美术馆长期陈列,让一代又一代人长期去欣赏。这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