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东北角效果图
经过数年努力,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全新亮相。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106万件,成为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比肩的一流馆舍,充分体现崛起中的中国大国地位,真正成为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成果的最高殿堂。如何做到震撼开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将竭力追求——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馆长吕章申办公室的窗外,可以看到改扩建后的国博一角——类似琉璃瓦质感的金属屋檐,搭配抽象化的斗拱下沿。“在与原有国博建筑风格保持一致的同时,展现出当代建筑美学理念与高品位艺术创新”,清华大学建筑学出身,后在中国美术馆任职多年的吕章申这样描绘即将于今年年底竣工,明年3月正式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小孩子可以取阅简版‘古代中国’,青年人能买到各种印有青铜纹饰的手机链、钥匙链和各种时尚纪念品,老年人则可在复兴之路的常设展厅回味曾经的美好岁月。”这是吕章申脑中未来国博开放后的场景。以人为本,以休闲、轻松的方式让国博展示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并惠及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普通百姓。在他眼中,国博不仅是中国博物馆的最高艺术殿堂,而且是全民可以共享的“文化超市”。
有馆亦有宝
开馆大展世人期待
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106万件,成为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比肩的一流馆舍。据吕章申介绍,一批近40万件“文留文物”(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流存文物、海关罚没文物等)入藏国博,将大大丰富其馆藏。这批文物由国家文物局集60余年之功攒下,包括6万件玉器、3万件铜佛像以及大量瓷器、书画等。这批珍贵的历史遗存,为即将开馆的国博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开馆后的一系列大展积蓄了能量。
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历时3年半改扩建的国博将以崭新的面貌与公众见面,开馆的一系列重要展览值得期待。据记者了解,古代中国(常设展)将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成就,而复兴之路(常设展)则为观众呈现170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留下的历史足印。此外,青铜、古玉、书画、瓷器、钱币等专题厅将集中呈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专门为展示故宫文物设立的故宫厅,将使观众得以了解到更多关于皇家藏品的故事。
与此同时,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位近现代美术大师也将有三个专题展隆重登场,展览中的作品除来自家属提供外,还有部分从各方面借展的具有其鲜明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作为中国博物馆界的最高殿堂,在中国文化对外交流方面,国博也将扮演重要角色。据吕章申介绍,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曾专门“寻空”来到国博,在大英博物馆馆长陪同下,参观改扩建的国博,而这次参观只是2012年大英博物馆来国博举行年度大展的一个序曲。
“将国外最高水平的文物展览带到中国,展示于改扩建后的国博展厅,让普通民众不出国门便能享受到世界文明成果是国博未来的重要功能之一。”吕章申说。在他的中外文物交流展的日程表上,如今排上日程的还有:德国柏林、巴伐利亚、德累斯顿三大国家博物馆文物展,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博物馆文物展,意大利博物馆文物展以及非洲藏品展、拉丁美洲的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展,这一系列即将在未来几年出现在国博展厅的展览,体现了国博对“请进来”的高标准,“一流的国际级博物馆需要与之相称的国际级展览,从文物质量到展陈方式,未来的国博都要体现出与其地位相匹配地交流展览水平。”吕章申表示。
从重数量到重质量,巍然屹立在东方的中华民族,经过百余年博物馆发展的历程和30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是该认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文化展示给他人,同样也要面对将什么样的异国文明带到中国观众面前了。
延伸博物馆文化属性 构建百姓休闲文化中心
当代的博物馆理念已经走出传统研究、收藏、展陈的功能窠臼,开始向展览、出版、创意产品开发等大文化领域延伸。去过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除了对那里珍藏的国宝惊讶不已外,还对其出售的各种纪念品兴趣多多。印有毛公鼎式样的钥匙扣、《溪山行旅图》明信片等各种样式的重要文物衍生品,成为来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游客的必购品。而即将开馆的国博,也将在文物的衍生产品方面做到世界一流。
“可以把某个青铜器纹饰用在装饰品上,可以还原古代各种器皿,可以将一些重要文物做成金银铜的高仿品。总之,未来的国博将为不同需求层次的参观者,提供种类丰富而又具有相当文化品位的纪念品。”也曾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的吕章申说,未来国家博物馆文化属性的延伸将是台北故宫的四五倍。
配合展览出版精装和简装的展览画册,精装版供爱好收藏者鉴赏用,简装版供普通观众自由取阅,大型的艺术图书出售,国内外重要的艺术相关出版物,喜欢看的在馆内阅读,觉得不过瘾买回家亦可。无处不历史,无处不艺术,无处不学术,这是吕章申对国博开馆后的一个基本想法,而以人为本,让国博成为每一个普通公民喜欢来、愿意去的休闲文化中心也是其中应有之意。
从细节入手
全面释放博物馆的文化功能
自从全国各地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免票以来,除了少许文物遭到破坏、排队时间过长、管理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频现报端之外,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外地游客参观博物馆的预约尴尬。对于这个问题,吕章申没有一刀切的站在免票为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上。他认为,国博开馆后将实行双轨制。常规展览、基本陈列实行免票参观,重要的专题展览实行低票价,而对于想要买票进馆观看展览的观众,也会为其提供随时买票随时进入的通道。
此外,对于中国博物馆界目前面临的展品资源调配整合的问题,吕章申也呼吁,还是要将部分存放在市、县里的一级文物,统一交由具有较好展陈和保存条件的国家级博物馆保管,作为补偿,可以把这些一级文物的高仿品存放在地方博物馆。这样的好处是,一来可以让更多的精品集中展示给国人,二来对地方文化历史的宣传起到“点金”的作用。吕章申觉得,各级博物馆还是应从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华文明历史遗产的角度,而非短期的商业利益来思考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博物馆这个在西方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文化事物,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如何让其在发挥原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值得中国博物馆界认真思考。在中国博物馆界的最高殿堂国博即将重新开馆之际,它的掌舵人吕章申,想得最多的还是如何让国博为培养崛起中的东方大国民众所应有的“文化自觉”意识贡献一份力量。在他眼中,国博是国家尊严和国人尊严的统一,国博汇集华夏文明五千年,让国人得以享有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与此同时,国博更应该成为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与五千年文明相称,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称的,在天安门广场的全中国人民的文化中心和世界的文化中心。作者:段泽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