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左一),徐悲鸿遗孀、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右)与白庚延之子白鹏(中)为展览揭幕
由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和天津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河汉无极—白庚延国画精品展”暨白庚延作品艺术研讨会28日在北京举行。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进京展出的已故中国画大师白庚延先生的20多幅作品,均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白庚延艺术生涯中各个阶段的代表作。作为在中国画坛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白庚延先生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的40余年中,建构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
白庚延艺术作品研讨会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何家英在28日的研讨会上介绍,白庚延先生游遍中国名山大川,但其取材集中于北方山水。尤以黄河、太行、长城为重点。他擅长于画水,所画黄河最富个性与创造性——或急流奔湍,或激浪拍空,或潮平如镜,或平波浩渺,精妙糅合胶、墨以及颜料,拓展了中国画的传统语言,在国画界有“白氏水法”之誉。
在此次进京展出的作品中,《雪浪壮观浩气生》、《潮平浪阔》、《白波流雪》、《涧谷雷鸣》等画作可见“白氏水法”一斑。白庚延笔下的大山,多取高远之势,壁立千仞,浑融沉厚,气势强悍;展出的《冬晴寥落太行眠》可谓典型。其笔下的坡谷丘陵,或清明,或朦胧,或跌宕,或辽阔,流溢着北国土地的诗意。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何家英在研讨会上发言
天津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书平等美术界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表示,白庚延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三年,但其独创一格的山水画作品将载入中国画艺术史册。王书平介绍,白庚延先生的画法大致脱胎于中国画北派的斧劈皴系,以水墨块面和虚实处理为主,引入光的因素,赋予画面以阴晴明灭的变化和生命活力。浑厚、真实、亲切,强烈的整体感、现代感和充沛的诗情,成为其山水画作品的基本特征。
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郎绍君在研讨会上发言
何家英说,白庚延先生胸怀“山水画要为民族造像”的宏伟志向,数十年来,他着力通过山水画来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和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他的画气象博大,豪迈豁达,人们从他的山水画可以明确地读出气象昂扬的当代中国精神。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右二)、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中)、白庚延之子白鹏(左二)、天津美院党委书记武红军(左一)等合影留念
一名观众在观看白庚延中国画作品
展览中的白庚延中国画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