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南京中山陵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是国内又一个加入“免费开放”之列的著名文博场所。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场所陆续取消门票收费,一些新的问题浮现出来。
由于免费,一部分意不在观展的市民,将博物馆当成了遛弯、歇脚乃至夏天纳凉的地方;一些旅行社更纷纷将参观不需花门票钱的博物馆列入行程……大量客流造成了馆内的拥挤、喧闹,对博物馆的氛围甚至设施造成破坏,有时参观要长时间排队。一些文博专家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看,博物馆等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免费的服务也应该是有质量的服务,免费开放文博场所之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不可“一免了之”。
免费未必免票
“从博物馆设立的目的看,当然是免费对公众开放比较好。”成都市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杨盛告诉记者,英、美等国的博物馆基本都是免费的,法国一些博物馆仍收门票,但票价较低。目前在国内,那些展品展示型的博物馆大都已取消门票收费,但像西安兵马俑、成都金沙文化遗址等遗址类博物馆,仍出售门票。
杨盛说,博物馆应该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场所”。而遗址类文博场所之所以收费,主要是为了限制客流以保护未开发文物,同时门票收入可用来贴补文物开发和保护支出。即使免费,也不一定等于敞开大门、来者多多益善。像参观者数量很大的北京首都博物馆,就对一部分区域规定了提前预约制度,保证参观者拥有较好的观展环境。
“杭州很多博物馆都是免费的,但我并没有觉得哪个地方特别拥挤。”在高校工作的杭州市民罗小姐说,这主要是因为资讯工作做得到位,每个博物馆在市民心目中“各有名气”,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避免了参观者往一处“扎堆”。
不可“揠苗助长”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杨志刚告诉记者,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是利是弊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从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来说,门票收费确实影响了一些低收入人群享受博物馆资源,免费开放是趋势。但文博事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果在制定政策时忽略规律,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广州不久前尝试公共交通系统全免费,初衷是好的,但最后因为过于人多拥挤而不得不取消,就是个值得思考的例子。”杨志刚说,基本国情不可忽视,在现阶段的中国,博物馆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绝非进馆的人越多越好;“凑热闹”的大量人流,会破坏参观氛围,并起不到普及文化的作用。
杨志刚表示,除了公众的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亟需改进。提前预约观展,做好文博场所的宣传推介,以充分利用每个场馆的资源,都是合理分流人群、提高观展质量、保护文博场馆的有效方法。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得很不够。
“就国外的经验来看,那些场地狭小、容量有限且对参观环境有一定要求的博物馆,适当收取门票费用,也未必不对。”杨志刚说,这门票应该定得低廉,可以是5元钱、3元钱,同时在进馆时以赠送展品介绍手册、特制明信片、小纪念品等方式回馈参观者。但这也许就能避免博物馆成为一些人“孵空调”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