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备受台湾各界关注和民众期待的《法门寺地宫与唐代文物大展》在台北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20件(组)法门寺地宫与唐代文物精彩亮相。此次展览文物之精美,一级文物数量之多,是历次文物展览中极为罕见的一次,堪称海峡两岸文化交往中的一件盛事。
据介绍,此次展览由陕西省文物局、台湾财团法人向阳公益基金会主办。参展展品共120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6件(组),占展品总数的55%。在展品中,有61件(组)是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499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珍品,这些展品颇具代表性,能基本反映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大致形貌。其余59件(组)有特别从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碑林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等单位挑选的金银器、青铜器、佛教造像、唐墓壁画等珍贵文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珍宝如此大规模地集中展出尚属首次。
2002年法门寺佛指舍利成功赴台供奉后,陕台即开始策划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赴台展出。经过举办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筹备,8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展览将在台北和高雄两地巡回举办,2010年10月29日—2011年1月9日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此后将于2011年1月21日—2011年4月24日在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展出。整个展览展期为半年。
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是大唐宫廷文物目前唯一的集群性留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唐代又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达和对外交往频繁的鼎盛时期。《法门寺地宫与唐代文物大展》在台举办,使台湾民众有机会充分体味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切身感受大唐文化的绚丽斑斓。
陕西文博系统优秀文化产品评比大赛揭晓
10月30日,首届陕西文博系统优秀文化产品评比大赛在西安揭晓,共评出大奖5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0名。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副局长郭宪曾和陕西省博物馆学会负责人为获奖作品颁发了证书和奖杯。
本届陕西文博系统优秀文化产品评奖大赛活动由陕西省博物馆学会相关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举办,目的是推动博物馆相关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展示陕西文物系统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提升文化产品和文物复仿制的创意水平。大赛共收到文博单位、文物企业的参评文化产品近200种,包括文物仿制品和文物衍生品两大类。参评文化产品创意新颖、设计巧妙、造型精美、工艺精细,融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陕西历史博物馆等5家单位的作品分别获得最佳设计、最佳工艺、最佳包装、最佳开发和最佳复制大奖,汉阳陵博物馆等5家单位的6件作品获得一等奖、西安碑林博物馆等3家单位的9件作品获得二等奖、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7家单位的10件作品获得三等奖。这些参评作品在第三届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受到普遍好评。
会上,还对文物系统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进行推介,发布了34项由全省文物行政机构、文博单位、民办博物馆和文物企业等单位报送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达50.25亿元,包括景区建设开发、文物复仿制业、遗址公园开发、服装陶艺、餐饮庙会娱乐、书法学院六大类。
中欧博物馆论坛在西安召开
由省文物局、省博物馆学会、国际博协欧洲分会主办的 “中欧博物馆西安论坛”于11月1日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来自欧洲14个国家19个博物馆的专家以及陕西相关博物馆的领导、有关的学者、专家、业务人员参加了论坛,就陕西与欧洲博物馆界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商讨。
本次论坛是即将于11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论坛的主题为《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重视文化遗产》。省文物局副局长郭宪曾详细介绍了陕西的博物馆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欧洲各博物馆的专家介绍了近几年欧洲各博物馆20多个展览和相关活动,倡议博物馆打开窗子,靠近人性本身,把展览从纯艺术领域转向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建立起沟通和对话的桥梁。
园林工人挖出明代秦王府门官墓志
10月31日,西安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西安碑林博物馆移交了一方明代墓志。该方墓志主人为明代秦王府承运门门官白润,碑林博物馆已妥善收藏了此方墓志,并对移交墓志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表扬。
据介绍,10月31日下午,正在西安西郊土门附近进行园林绿化的工作人员在挖掘树坑时发现了一方墓志石刻文物。此时虽已快到下班时间,但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对于新出土的国有文物十分爱护,立即将墓志运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经该馆有关工作人员初步鉴定,这是立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一方墓志,墓志主人是明代秦王府中主管承运门(王府大殿的正门)的门官白润。因而该方墓志对于研究古城西安的历史很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