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大剧院当代艺术馆开馆在即 数亿元艺术品将展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6 13:40:16 | 文章来源: 南方网

近日,一批当代艺术名家作品将进驻广州大剧院,一个名为“启点•动象空间——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当代馆第一回展”的当代艺术展览将于10月29日拉开帷幕,据透露这批馆藏艺术珍品目前市场估价数亿元。广州大剧院正联手广东美术馆,打造一个跨界多元艺术殿堂。

此次展览是广州大剧院与广东美术馆的首度合作,开启了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学科跨界、资源互补、空间互融的新篇章。由广东美术馆提供的价值数亿的57件当代艺术作品,将在广州大剧院的非演出空间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展出。而这些空间将成为“广东美术馆大剧院当代艺术馆”的长期展馆,将通过不同主题的艺术展览提升广州大剧院作为公共艺术殿堂的艺术气息。对剧院空间实施及运用的这种展览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其意在探索当代艺术与建筑之家的跨界互动,引发新的文化想象,探索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在未来的诸多可能。广州大剧院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座融入跨界艺术的剧院,广东美术馆则变为国内展览面积最大的美术馆。

据悉,此次展出作品中除了广东美术馆藏雕塑、油画、版画、装置等重要作品之外,还邀请了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参加展出,如方力钧的《2003.2.1》、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岳敏君的《无题1》、卡默罗•扎葛日的《大炫耀》等,另外一部分年轻的新锐艺术家也参与了此次展览。展览力求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崭新的艺术交流平台,让观众在欣赏表演艺术的同时,感受到当代艺术带来的愉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界交流。

广州大剧院首个展览以“启点•动象空间”为名,缘于它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全新的艺术形态,定将开启未来崭新的展览模式。“动”意指广州大剧院独具魅力的空间感觉:结合被珠江水冲刷的两块灵动石头的设计理念,营造出流动变化的光影、线条与块面组合,构成广州大剧院极富变化的空间视觉体验。“象”则旨在突出广东美术馆根据广州大剧院空间结构,甄选提供的以视觉形象为主的艺术作品。此次,两者的合作是对“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扎哈•哈迪德作品很好的回应和解读。广州大剧院艺术总监徐民奇介绍,扎哈除了是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外还是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她的油画、装置等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热点,她本人也十分关注此次艺术品的进驻。此次展览在建筑和艺术品上是相得益彰的,利用动感空间充分调动当代艺术的多元触点,融视觉、触觉、听觉为一体。

早在开业之前,广州大剧院就积极向各界艺术家发出邀请,为剧院内公共空间增设艺术品,丰富观众的视觉艺术体验。这座独一无二的充满未来感的建筑,引起了以现当代艺术著称的广东美术馆的注意,由于艺术风格和艺术理念的相似性,两者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它将是跨学科的一次大胆尝试,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并将在今后不断地延伸下去,以此为基础为逐步实现广东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阵地而做出贡献。

自今年5月对外开放以来,广州大剧院再次上演了近100场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歌舞、芭蕾舞剧,大型综合文艺演出等等,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优秀表演艺术团体更是闻风而来。近期,广州大剧院又被确定为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新闻发布会主会场,可以遇见它将承担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文化试演探索的重任。广州大剧院艺术总监徐民奇表示,这座犹如珠江之畔的“圆润双砾”,与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并列的国家级大剧院,被期待的不仅仅是它建筑本体的原有功能,更要赋予新的是文化张力和内涵,即通过与当代艺术结缘,建构多层次、多元化结构的文化外延,成为承载时代精神品质的先锋建筑。这次与美术馆的合作,正式一次迈向未来文化领域的深度探索,它将为国内文化艺术机构提供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也为充满创造力与实践探索精神的当代文化提供全新的启点。

据院方介绍,市民可以在参观剧院的同时欣赏到此次的艺术展览,此间参观门票仍为30元。目前,已有部分雕塑作品已在广州大剧院平台上展出,包括思想者、大卫等。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将大大丰富“交一天时光给艺术”的内容,让参观者在广州大剧院真正走近艺术、体会到艺术的独特魅力。而各类艺术讲座、广场音乐会等艺术活动也在有条不紊的筹划之中,为打造广州大剧院为华南地区最高艺术殿堂、世界知名剧院而不断努力。

为筹备此次大型展览,广州大剧院将于10月26日-29日暂停对外参观活动,市民可以通过美术馆和广州大剧院官方网站提前了解活动详情。另外,10月30日广东粤剧青年团粤剧新星青春演绎的《花蕊夫人》、10月31日中央歌剧院的豪华音乐会版经典歌剧《卡门》以及11月2、3日上海越剧院经典越剧《红楼梦》、《西厢记》等精彩演出将逐一在广州大剧院隆重上演,从10月底开始前往大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能够尽享视听文化大餐,体验动态、静态的多重艺术享受。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