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扬州工艺美术新馆开馆 顶级精品华丽亮相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26 14:05:20 | 文章来源: 扬州晚报

前日,扬州工艺美术新馆开馆、工艺坊试营业,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工艺美术权威人士齐聚扬州,现场俨然成了全国工艺美术界的盛会。参观了扬州工艺美术馆新馆和工艺坊后,来宾将扬州工艺美术所展示的精品效益和积聚作用,评价为工艺美术界的“扬州现象”。

400余工艺精品亮相

近4000平方米的工艺美术馆,分5个展区,展品可以说件件是精品。漆器包括上世纪50年代制作的雕漆嵌玉《和平颂》《喜鹊登梅》,这件珍品曾陈列在人民大会堂20多年。玉器包括山籽雕第一人顾永骏的《竹林七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毅进的《碧玉鼎》、江春源的《白玉大白菜》、薛春梅的《百子图》。剪纸有张派剪纸开山之人张永寿的遗作《百菊图》,其传人张秀芳、张慕莉的《百鸟争艳》等。刺绣则容纳了陆树娴、吴晓平等大师精心绣制的写意水墨。

除了扬州工艺美术“四大花旦”,还专门辟出民间工艺展区,如通草花、绒花、乐器、仿古青铜器、脸谱、青花瓷、金属铸造工艺精品等,使整个展馆展示的工艺品类达到20余个,各类精品超过400件(套)。省文化厅副厅长马宁感叹:“件件都是精品,既是扬州的精品,也是江苏的精品,还能代表全国中国工艺的高水平。”

3项世界“非遗”献艺

作为新馆重要组成部分,馆区专门辟出10间大师工作室,面积近500平方米,既是大师创作和表演场所,也是作品展示和销售窗口。

当天,在大师工作室区,漆器、玉器、剪纸、刺绣、木刻、毛笔等品类的大师为参观者现场揭秘“扬州工”的奥秘。“这么薄的瓷盘上能刻字?”“原来著名的白玉白菜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呀!”参观者不时发出各种感叹。

在当天亮相的众多工艺品类中,有3样不得不提:古琴、雕版、剪纸,它们既是扬州工精品,还是响当当的世界“非遗”。扬州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张派剪纸第六代传人张慕莉的工作室人流一直未断过,她一边展示扬州剪纸代表作品——菊花的制作工艺,一边告诉记者:“大家集中在一起,环境好,条件也好,还方便大家参观。”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也在工艺坊C区一楼设立展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比活字印刷早400多年。

现场记者看到,写样、雕版、印刷、装订,雕版印刷技艺被原汁原味地展现给参观者,墨帚轻轻地在一方木板上扫过,再将一页宣纸平铺于上,按压之后,一幅清版的《登鹳雀楼》就跃然纸上。

吸引30余外地第一品牌

新开业的工艺坊,也吸引了众多外地第一品牌工艺品,包括来自宝岛台湾的生活工艺品、中国水晶之乡东海的水晶、中国瓷都德化的瓷器、中国陶都宜兴的紫砂、被称为中华瑰宝的福州寿山石、我国四大漆器之一福州脱胎器等30个知名工艺品品牌。

台湾生活工艺品是第一家签约入驻工艺坊的。记者了解到,台湾生活工艺品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材料选择、造型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因而散发出传统又时尚的气息,颇受业界好评。

以往,台湾生活工艺品都是以在各地巡回展览来推介,扬州是他们选择“定居”的第一站。当天出现在工艺坊的台湾生活工艺品可说是大师精品,有在业界久负盛名的结晶釉大师彭文雄先生和皮塑大师段安国先生。彭文雄对烧制结晶釉的技巧和火候有独特研究,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值得收藏的艺品之一,有“台湾首席结晶釉大师”之称。段安国被誉为台湾皮塑工艺第一人,作品囊括了美、日、欧洲多届皮革巡回展大奖。

工美“扬州现象”值得推广

参观了扬州工艺美术馆新馆和工艺坊后,来宾将扬州工艺美术所展示的精品效益和积聚作用,评价为工艺美术界的“扬州现象”。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马达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扬州是江苏工艺美术发展的重镇。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扬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处于领衔位置。扬州工艺美术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扬州工艺界的新课题,也是全国工艺界的共同课题。在“十一五”规划的最后,扬州工艺界提前为这个问题做了铺垫。在传统技艺传承、人才的培养、产品品质的提升,以及在延续工艺美术传统脉络的基础上,借助现代设计理念,将工艺美术渐渐推向了寻常百姓家。扬州转变积累的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

工艺美术要发展,就要抓好3个方面:产品、人才、市场。如果说上述扬州工艺的努力,抓住的是人才和产品,那么工艺坊的开业、工艺美术馆的开馆,则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为扬州工艺、江苏工艺提供了嫁接全国高水平工艺技艺提供了最好的空间。“扬州经验”对江苏工艺美术界,是很好的启迪。

省文化厅副厅长马宁认为,扬州工艺坊的开业和扬州工艺美术新馆的开馆,具有历史的转折意义,这在江苏是规模是最大的,有规模就会有规模效益、规模效应,希望扬州各界能够借助这一标志性事件,通过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创优,集聚更多的人才,引领江苏工艺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圈内走向大众。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