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从白描到彩墨 解读才女潘玉良的中国画创作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04 13:58:28 | 文章来源: 《书画世界》

    1984年春,旅法艺术家潘玉良的4000多件遗作运回国内,这位曾活跃在1930年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家在20世纪50、60年代创作的一批中国彩墨画引起了艺术界的巨大反响。

潘玉良 披花巾坐女人体 安徽省博物馆藏

潘玉良,1895年6月14日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贫苦家庭,幼时父母亡故,孤身一人流落到安徽芜湖。1912年,时任芜湖海关监督(正关道)的安徽桐城人潘赞化与潘玉良相识,后结为伉俪,玉良也从此改姓“潘”。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潘赞化被解职,潘氏夫妇迁居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此后,潘赞化先后投身“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独自在家的潘玉良开始跟随洪野[1]先生学习绘画。生性喜爱美术的潘玉良如鱼得水,绘画水平提高很快,到1920年9月,潘玉良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作为插班生编入第十一届西洋画正科班学习,这是上海美专招收的第一批男女同校生。

1921年7月,潘玉良从上海美专退学后考取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在国内招收的第一批留学生。在国外求学的八年间,她先后在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巴黎国立美术学校、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在此期间先后结识了徐悲鸿、常玉、张道藩、郭有守、苏雪林等一批有识青年,并创作了《白菊》《黑女》《酒徒》等油画,为后来立足国内画坛奠定了深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潘玉良由于学业优异,获得意大利教育部奖励津贴金,作品参加意大利国家展览会,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荣誉的中国女西画家。

潘玉良1928年回国后,受邀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主任。同年11月28日,第一次个人画展“潘玉良女士留欧回国纪念绘画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旅沪各国侨民咸到会评览,叹为中华女子作家之冠”。1929年3月至1935年7月,她在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与徐悲鸿一起担任油画教学,培养出郁风、张安治、蒋仁、张蒨英、费成武等一批优秀画家。潘玉良先后在国内及日本举办个展五次,被誉为“中国西洋画中第一流人物”,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潘玉良油画集》。

1937年潘玉良为了追求艺术再次赴法,直至1977年在法国病逝。在法国40年中,她的作品经常参加各类沙龙展览并远赴美、英等多国展出,先后获奖20多次,被授予比利时金质奖章、巴黎市长“多尔烈”奖、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等多项荣誉。潘玉良作为一个全面的艺术家,油画、国画(主要是白描和彩墨)、素描、版画、色粉画、雕塑无所不能,她坚守“由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的艺术准则,坚持“合中西与一冶”的艺术追求。尽管,潘玉良在早期以“西画家”著称,然而纵观其一生,最令人称道的成就却是中国画创作。无论是白描,还是彩墨画都获得极大成功,尤其是她的彩墨画成为她后期最主要的创作手段并形成特有的绘画语言。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