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嘉的作品则充满着一种莫名的“伤害”情绪。韦嘉的表现手法开始是平平的,后来是色彩斑斓,但藏家认可了他这种对“伤害”的表达。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后,韦嘉被分到版画系,但版画不是他的最爱,他喜欢油画,因此在学生时代表现并不突出;毕业后到四川美院教书,依然在版画系。在回忆他的创作经历时,韦嘉说,版画给他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很大,它需要创作者始终在脑子里维护一个稳定的格局,好在现实操作领域里去接近它。但他有时候又很讨厌一切尽在掌握的状态,反而特别想体验那种创作者控制不了的状态,在画面濒临崩溃的情况下,再重新把它纳入到你的轨道里面去,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反而得到意外的创作满足。
在200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韦嘉的油画《我还很年轻,失败不算什么》以74万港元成交,版画作品《不许动》也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4.7万元成交。“我觉得画面中总有一些需要揭示的东西,这是一种我说不清的、在现实里无法消解的痛苦或者迷茫。我不知道有什么方法能够把它们和盘托出,但我喜欢这种委婉的方式。”韦嘉告诉《环球企业家》。
康海涛创作数量不大,但他已把绘画融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康是四川人,居住的环境中有很多植物,在他的工作室,推开窗户竹子都能进到屋子里,所以对这种环境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很高。王光乐的价值则主要表现在学术上,毕业时画了一些观念性的作品,比如黑黑的教室里的一束光;后来转向抽象,画水磨石和具有四川民俗特色的寿漆:在利用西方的技术语言来展现东方精神方面,王光乐是游走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创作者。
理性繁荣
2006年,王新友创办了偏锋新艺术空间。随着方力钧、岳敏君等当代艺术家频频刷新拍卖纪录,当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然水涨船高,但王新友经过在各地美术学院的走访发现,仍然有很多优秀作者没有展览、推广的机会,而只要有敏锐的内心、持续创作能力、良好的教育背景,就一定会具备成长的潜力。于是,他将自己的画廊定位为寻找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艺术是应该走在前面的东西。这个时代缺什么我们就应该做什么,不是时代有什么我们就跟什么。”王新友坦言,选择年轻人作为推广对象有两个原因:首先,著名艺术家身价已经很高了,给他们做展览充其量是锦上添花,而年轻人是需要支持的;其次,上一代艺术家的表达并非完全是真实的内心感受,而是更多的利用了意识形态,程式化、模式太严重,而70后一代更关照自我。”王新友坚信,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会在新一代艺术家当中产生。
中国当代艺术界有一个“30岁现象”:方力钧、刘炜、毛燕、刘小东、岳敏君、周春芽等主流画家在30岁左右创作的作品,现在价格依然很高。30岁左右,这些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创作激情可以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状态,而现在的70后一代恰恰也处在了这样一个拐点。
不过,70后的新生代艺术家们虽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极有代表性的一代,但不会像上一代画家那样火爆。当代艺术在中国还很年轻,前些年的快速成长,不是艺术本身达到了那样的爆发力,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收藏家的盲目乐观和自信,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远没有达到与西方绘画齐头并进的高度。2008年金融危机后,当代艺术市场开始趋于理性,也给了年轻艺术家上位的机会。不过,王新友相信,未来三到五年,70后一代将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重要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