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国徽设计最初是打算采用国旗征稿的办法来实现,但收到的200多份投稿中并没有十分出色的作品,从设计的专业性角度来考虑,中央决定由张仃和梁思成分别带领专家团队进行国徽设计。张仃代表的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梁思成代表的是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
最初,张梁二人便提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梁思成设计组提议以壁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以红绶穿壁的结衬托成图案的整体,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图案。而张仃组的设计则是以象征工农联盟的红色齿轮和金色嘉禾、象征共产党领导的齿轮上方的环五角金星、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红带以及饱含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天安门为主体构成的图案。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张、梁二人曾多次沟通,交换意见,五星、齿轮、嘉禾是两个方案所共有的元素,巨大的分歧就在于是否保留天安门。梁认为,天安门是封建王权的象征,不宜在国徽中出现。并且国徽的造型应该极具图示化、装饰风,天安门作为建筑,不易作为主要元素出现,写实易于庸俗。国徽代表了一个国家,应该继承美术上的历史传统,多采用民族形式。张仃却表示,天安门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它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开国大典的举行地,是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极具革命历史意义。而写实也不等于庸俗,它更加通俗,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对于传统的继承,更要推陈出新,而不是一味模仿。
最终经过政协表决,张仃以微弱的优势胜出,周总理决定由梁思成小组将张仃小组方案完善、深化,最后由张仃制作。梁思成作为党外人士领取了现金稿费,张仃则领到了象征稿酬的200斤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