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介绍:李道柳,美术同盟网主编。1973年出生于海南,1995年毕业于杭州商学院,2005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现工作定居北京。
我们都是打口一代
李道柳
“打口”充其量本来只是一幅作品,按理说一幅作品可以把意思说清楚就不要浪费读者的眼球了,但我又觉得似乎说不太清楚,因此搞出了一个个展,一个姑且算是虚夸的个展。
其实对“打口碟”很多人都不陌生,打口碟的鼻祖最早应该算是打口磁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还是一个学生时就接触到了。那时大学宿舍里经常有上门兜售打口带的商贩,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打口带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至于打口带上的锯口,商贩们总是神秘地说这些是走私带,被中国海关罚没予以销毁后通过其他渠道流向社会云云。
对于商贩当年的解说直到很多年我都没有一点怀疑,那时中国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启蒙阶段,走私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此后每当买到或欣赏到这些打口碟我油然产生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因为打口碟意味着进口,老外的东西似乎总比国内二道贩子或盗版的要好。
抱有我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有人说这就是中国的“打口一族”。
十多年后的一天,模糊地说是在2009年初我整理打口碟时,姗姗来迟的职业习惯使得我突然鬼迷心窍对传说中中国海关“打”的口产生了莫名的兴趣。
老实交代我最初的兴趣是想炮轰中国式的“文化专制”,似乎但凡对体制内的煽风点火式的批评总容易让大家感到莫名的兴奋。但随着了解的深入我知道了这个“口”原来是西方人赐予的,换句话说,这些被我们奉为珍品的打口碟竟然是西方以废塑料的名义出口到中国的“垃圾”,至于所谓的“锯口”不过是为了方便或者说是为了掩人耳目,在他们的成品碟上打一个象征性的记号表示已经就地销毁而已。
这恐怕让那些亲民主的中国精英人士不愉快了。而且据说全球只有中国有打口碟市场,这也恐怕与中国这个泱泱大国而且目前在全球冉冉升起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点不太和谐,但很遗憾这是事实。这些年我们也一直讲西方殖民文化的兜售与倾销,但他们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中国?或者说西方文化是如何打破中国改革开放后依然残留的“左”的思想禁锢进而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通过打口碟我认为这其实是西方意识形态进入中国或者说渗透进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地下途径,事实上,如果西方真是出于出口废塑料的目的,他们大可不必对打口的位置方面煞费苦心,这点我相信但凡有一定头脑的读者仔细分析图片自然会读出自己的判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得到了很多,但我们也失去了很多。从打口碟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经过这十几年的努力,已经成功地将西方主流文化从地下转到地上,“我们”欣喜地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西方各种思想,“我们”对西方世界充满了新奇与渴望,“我们”对自身传统文化抱以怀疑或者忽视态度,“我们”努力比西方还像西方人,而“我们”的本土文化正在缺失——这个“我们”包括我们普通老百姓,包括我们所谓的精英阶层,包括我们的政府。
这可怕吗?现在好像还用不到“可怕”这样的词语,就好像我用了十几年的打口碟已经熟视无睹一样,但恰恰就是这种的不可怕,西方经过简单而隐蔽(或者说是无意识)的经济方式将西方文化输入到中国,我们看到了西方温文尔雅的表面下掩饰着的一种心照不宣。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互联网的进步,我们与世界的接触有了更多的渠道,打口碟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光鲜靓丽,但有形和无形的打口碟没有消失,依然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依然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事实上百年来直到现在,西方人一直以救世主的姿态把文化施舍给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从打口碟上,我们看到西方人已经给所有中国人的身上都打了一个口,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打口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