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最后的浪漫-当代语境中的拉斐尔前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15 09:16:12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

最后的浪漫

当代语境中的拉斐尔前派

段 炼

一 反思前现代

蒙特利尔美术馆最近举办瓦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 1849-1917)回顾展《魅人的花园》,我在开幕的当天下午赶去先睹为快。虽然在美国和英国见过不少瓦特豪斯的作品,但重温其画却是一个反思的机会,是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反思一位前现代画家的现代性。

英国的19世纪后半期称维多利亚时代,其画坛主流,一是以皇家美术学院院长雷顿(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为代表的学院派,推崇古典美学,另一是以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为代表的浪漫派,倡导前卫反叛。与学院派画家相较,瓦特豪斯个别作品的造型结构稍嫌松散,就像德拉克罗瓦的素描没安格尔那么结实。瓦特豪斯以卖画为生,为市场谋,他不得不以漂亮的色彩来悦人眼目。他笔下的花草有些也画得粗疏,类乎库尔贝的行画用笔。

撇开这些过分的挑剔,瓦特豪斯引人注目的是绘画中撼人的悲剧气质和诱人的性感色彩。这二者都基于其文学性,他的作品是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中世纪传奇、诗歌与民谣的视觉呈现。他的叙事、抒情以及修辞手法,无一不有悲剧与性感之美。

进入展厅,首先看见馆藏的其他拉菲尔前派作品,这为画展提供了历史语境。布展的确用心良苦,天顶的灯光往地面投影出水波,配合了奥德赛航海的题材。展厅墙面有如舞台布景,以常青藤装饰来配合亚瑟王的传奇故事。展厅里弥漫的淡淡音乐,是新时代风格的克尔特民歌,为拉斐尔前派情调铺上了悠远的底色。在这浪漫的情景中,有一点我很清醒:瓦特豪斯虽然追随19世纪中期的艺术前卫拉斐尔前派,并被称为现代拉斐尔前派,但在19世纪末现代主义出场的时候,这样的追求已经落伍。

1849年是英国拉斐尔前派诞生的日子,那一年,瓦特豪斯出生在罗马,父母是一对英国画家,在意大利从艺。5岁那年一家人回到英国,定居伦敦。由于父母的影响,瓦特豪斯自幼习画,并于1871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雕塑。瓦特豪斯20多岁成名,早期作品是学院派的,追随雷顿的古典主义画风,随后转向拉斐尔前派,追随其浪漫主义画风,成为拉斐尔前派的最后传人。

1883年瓦特豪斯娶了一位美女画家,岳父是伦敦一个美术学校的校长。自此,具有悲剧气质的美貌妻子成为画家许多绘画的模特,包括代表作《夏洛特女子》。瓦特豪斯借经典文学题材而画性感美女,在雅与俗之间小心游走,未落入低俗。1914年维多利亚时代结束,次年画家诊断出癌症,1917年在伦敦去世。瓦特豪斯的去世有隐喻含义,象征了浪漫主义的终结。

在20世纪初,作为浪漫主义的最后一位大画家,瓦特豪斯与现代主义大潮无关。在现代艺术兴起之际,他的悲剧气质是世纪末的天鹅之歌。那么,在天鹅的绝唱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我们又能获得怎样的当代启示?

1   2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