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好的作品,如果它与观者记忆中某一方面的经验相吻合,真正撩拨到了心底那些不轻易打开的情愫,引起深深的共鸣就一定会打动人,无所谓形式、观念、内容抑或只是一种简单的色彩,就像你某次黄昏登高望远时看到过落日透过树林的妖娆,或者在你与恋人相偎漫步时身旁路旁的温柔景象,当类似这些似曾相识的记忆被触碰到,愉悦之情便会油然而生。看见叶其璋先生作品中的那些风景,我就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叶其璋谦和,文雅,慢条斯理,不急不躁,一如他作品中隐藏在鲜艳浓烈色彩下的那些须细细体味才能读出的内涵。欣赏这些作品是需要一些时间的,需要从疏影斑驳的叶片中去窥探,需要从丝丝肌理笔触中去细细寻觅。如龙井新茶,绍兴陈酿,需小口细品,唇齿回味,方能解出个中芬芳滋味,如若豪饮狂吞,便是暴殄天物。
大凡有些成就的艺术家有多种品性,有恃才孤傲,冷漠处世的,有张狂不羁,不可一世的,有德艺双馨,诲人不倦的,自然还有儒雅平和,艺无止境的。叶其璋应该是属于后者一类,他的品性符合大多数人对人际交往的审美要求。而他的画轻松灵动,不雕不琢,也符合大多数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口味。
叶其璋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78年在母校任教,长期的学院生涯造就了他坚实的基本功。1982年,他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任访问学者三年,之后,任旧金山艺术学院导师。在上世纪末成为职业艺术家并建立了工作室,开始专心从事艺术创作。
在叶其璋的工作室里,我见到了多幅表现江南风光的作品。画江南就一定要表现出江南的情韵,体现中国传统的意境,其中更需勾画出江南山乡水村所区别于北方剽悍粗犷的精神品格。白墙黛瓦、古镇石桥、青山小溪、红桃绿柳,在江南随处可见,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表面景象的描摹,流于陈式,而是要深入内里去体会挖掘人文内涵,去感悟攫取其中最能生发艺术张力的画面定格,因为,江南的美是无法一眼望穿的。
在近几年,叶其璋每年都会约上三二知己,在面包车里装上满满的画框颜料,奔赴皖南采风写生,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二月。多少次他啃着老乡家煮熟的山芋,与农民闲聊生存的艰辛,体会生活的真谛;多少次他沉浸在原始生态的优美环境里,心动不已,悄然停下脚步而驻足冥想;多少次他栉风沐雨,独自站在画架前,如同大自然舞台中央的指挥一样,挥舞着画笔,将山川湖溪,田畈树林化作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画布上协奏出赏心悦目的旋律;多少次他不厌其烦地寻找和守望,希望能够真正抓住风景表情的细微变化,那些或柔媚或静默或灿烂或狂放的瞬间,正如同抓住婴儿喝完奶后露出的舒心微笑,青葱少女回眸凝神若有所思的瞬间……很多人都曾经看到过这样美丽的瞬间,但很多人都没法把这样的瞬间转化为视觉经验,成为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一种储蓄。从叶其璋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扫描出他富有的这些储蓄,他把皖南风光中能打动人的景致融入了深深的情感,通过光影色彩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那是一幅幅活生生的风景肖像,几乎能感受到画面中阳光照耀的灼热,微风拂过树梢的婆娑之声,鱼儿在水荫下戏逐游动,静谧的房屋内开始着平凡朴实的生活……这些俨然都成为了叶其璋的风景画延伸于画外的内涵。他让二维的画面有了多维的解读。
他坚持自己所营造的艺术首先要打动自己,然后才有资格去感染别人。所以,叶其璋其实是在画他心中的风景。
细观他的近作《田间》,那色彩似乎就是用田里庄稼的汁液作的媒介,和着泥土诗意地涂抹出来的,自然而纯朴。田间绿中带黄,黄中间红,橘色中复合着难以言说的色泽,这些色彩都被调和大师——光线微妙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颜料在管子里时是色,而到了这样的画面中就成为了彩。中景的树和栅栏打破了画面的平面感,使之立体而生动起来。而远处若隐若现的民居,似乎在述说着这片土地与房屋里的人千丝万缕的关系。常人眼中不起眼的景色经过了作者沉淀过滤后呈现了无比的艺术张力,悦目养眼而令人深思。
《风影》中能让人感觉到正午的烈日炎炎。画家并没有直点题意,把树表现成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场景,而是促使欣赏者产生一种臆想:如若是我,在这么强烈的阳光下一定渴望呆在树阴下,掬一捧小河的凉水轻扑面颊,如果再有一丝微风徐徐拂来该是一种多么的惬意啊!好似春秋笔法的表现方式,其实是在引诱一种对风的期待或者呼唤来得更贴切。画面中天空的色彩让人联想到生态环境的美好,看似随意的大笔扫抹,实则已经把几棵树的种类和结构刻画得清清楚楚。作品笔触奔放,对比强烈,却仍然让人感受到江南的柔媚,意象清新自然。
6月7日,由亚洲美术家网络电视台和西湖当代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叶其璋个展在杭州南山路雁南艺术机构举行,共展出近作27幅。展览的名称很有意味——“母地循踪”,既表达了作者对授之自己身体发肤的母亲祖籍地的一种溯源归宗,又是对养育自己的大地母亲的一种眷恋反哺。出乎他本人的意料,并未大张旗鼓宣传的开幕式,来了不少嘉宾,梁平波、高而颐、肖峰、全山石、毛雪非、钱晓芳、张国强、潘鸿海、汪诚一、金一德、徐君萱、高照、白仁海、陈守义、章仁缘、金甲镇等纷纷赶来捧场,令叶其璋感动不已。这既是对他艺术成就的一种社会肯定,也是他人格魅力的一种人际展现。
中国美院前院长肖峰在开幕式上说:叶其璋先生这么多年来,变了,也没变。他没有变的是什么东西呢?是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说他变了我觉得是他的色彩更加丰富更加绚丽,而且既有西洋的各种流派、很多东西的综合,又有我们祖国绘画遗产的体现,充满了诗情画意。看这些作品,像听一首抒情诗……
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全山石说:叶先生前段时期的画我也看过,这些画他又有新的突破,很新鲜,色彩画得非常漂亮。我觉得油画很重要的就是色彩这一点,是最根本的东西。叶先生这几年在艺术实践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我认为他最近这些画非常杰出……
在画展开幕的第三天晚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从百忙中赶到画廊,在叶其璋的陪同下,逐幅仔细地观看了展览,对这些作品的色彩颇为赞赏,对其中的《风影》、《沉香》、《小溪》等作品尤感兴趣。许江院长还借着兴致和叶其璋畅谈了十年前画写生的故事,并就色彩关系及色彩感情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次展出的作品大都是写生创作的风景画,如果说只擅长直觉的感性,纯然复述和表现客体的神采,当然也可以有一番大成就,但叶其璋好像并不满足于此,他有着更多理性的思考和观念的追求。他说正在构思创作一组2米见方的系列作品,大概10幅左右,让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元素符号并置于同一画面,在造成视觉冲突对比的背后让人去探究当代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从而对战争、文明、种族、灾难、生态等等问题引发思考,让艺术呼唤良知和真情。
真的很期待他的这些作品早日问世!
叶其璋 田间 布面油画
叶其璋 风影 布面油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