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绘画本体之道——论蒋跃新著《绘画形式语言研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5-04 11:32:3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绘画本体之道

——论蒋跃新著《绘画形式语言研究》

宋永进/文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美术界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经历了一次美学思想上的重要转折,即由注重绘画题材和情节内容转向了对绘画本体的探索。高等美术学院在这场变革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重视文化积淀和艺术传承的中国美术学院理所当然地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列。许多专业教师渐渐不满足于原先对客观真实细节的精致描摹,开始对抽象的画面结构发生了兴趣,逐步回归已经久违的绘画本身,蒋跃教授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画理画论和西方绘画形式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并将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丰满、拓展和深入。因此,无论在创作上还是教学上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为可喜的是,他还将多年来对绘画形式语言的思考做了细致地归纳和精心地梳理,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把专业实践的经验进行了美学和理论化的提升,通过数年努力,日前已经整理成书,并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本16个彩色印张的厚著《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对绘画形式美的规律、法则和表现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阐述,并深入探讨了形式要素与视觉心理、绘画语言与表现内容、画家情感与表达方式等相关问题,回答了绘画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语言来组织等诸多学术前沿问题,从而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从多种绘画技巧的研习到画种界限的超越

蒋跃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的首届毕业生,由于该专业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在大学期间,他曾接受了留苏、留德和罗马尼亚油画训练班等诸多油画教授的西方教学理念和训练方式;曾受许多著名国画、书法教授的影响,一度迷恋于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也曾学习过平面和色彩构成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并由于学业成绩优异,留校担任水彩画的教学,但他的视野并不仅停留在该专业上,他在东西方文化的积淀中徜徉。教学、创作之余,他写出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论著,并曾与中国美院版画系、综合绘画系的教授共同探讨现代绘画形式美和材质肌理美的研究;他在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期间,还跟随留法油画家教授研习过具象写实油画的技巧;在水彩画高研班里,又拜师于中国老一辈水彩画家教授的门下,探索水彩画的表现语言。之后,蒋跃先生又走访了西欧各国,瞻仰西方大师的经典名作,并在法国、俄国几次举办个人画展。1986、1987连续两年获中国水彩画展的金奖,由此奠定了他在水彩画界的学术地位。特有的学术渊源、广博的学识结构和精湛的绘画技艺,使蒋跃具备了多向度的绘画思维模式和独到的视觉表达能力,可谓多能一专。也正因为如此,最后他能够超越画种之间的界限,从熟练掌握多种绘画技巧转化为对艺术形式语言共性规律的把握,完成了从自然形态到学术理念的升华。无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或其它画种,在他看来,绘画的过程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他自始自终用行动在实践这样的绘画原则,并且把许多画家隐约感受到而又讲不清的诸多理念梳理得十分清晰。

从体验式研究到当下性实验

一些专门从事绘画理论研究的学者热衷于博览群书,擅长于文本知识的收集、梳理和编译。尽管十分完整,文脉出处也很清晰,而且非常条理化和系统化,却往往缺乏审美体验的切身感悟,与当下发生的艺术现象常常毫无瓜葛,不免显得陈旧、空泛、纸上谈兵,甚至有些背时。当代艺术家面对这样的理论总有隔靴抓痒之憾,而蒋跃的绘画理论并非如此,它基于对绘画形式语言的体验式研究和当下性实验,溶知识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当下性于一体,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填补了一道空缺。

蒋跃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为数不多的水彩画专业教师,五年前晋升为教授,是硕士生导师,现又身兼中国美术学院创作处副处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水彩画家协会副会长、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要职,多年来始终活跃在艺术创作的现场和学术探索的前沿。他没有盲目追随当下的流行画风,一直潜心于绘画本体的研究和探索:从传统文人画到民间美术,从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到现代绘画,步步为营。对待中国传统艺术,他并不仅仅局限于掌握绘画的理论知识,也不单单以古人的精神境界和艺术高度作为个人的终极追求,而是通过研究传统文人画的画面形式和笔墨语言,进一步解读形式和笔墨背后的美学内涵,深入体验其审美理想,从而真正触摸到传统艺术的灵魂,进而在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思考的交锋和磨合中反复实验,最后形成个人的理解和特有的语言方式。对待西方艺术(尤其是长于绘画形式语言的现代艺术)同样如此,他运用现代艺术的方法论去体验西方现代艺术家的审美意趣,发掘画面形式和结构的规律,提取出西方绘画形式语言的内涵,吸收其中的养份。

三十年多来,蒋跃先生目睹了中国美术界从文革时期单一的“宣传画式”到“八五新潮”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绘画模式转变过程的轰轰烈烈;思考和分析了得与失、成绩与问题,亲身体验了绘画艺术从观念转变、摸索体验、深入探究到熟练驾驭的整个过程。因而,他本人的水彩画创作是对体验式研究和当下性实验过程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既保留着传统的审美气质,又展示出当下性的文化姿态。而他的绘画理论则是对这样的艺术经验和学术思考更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因而有独特的发现和价值:既不同于理论家的纯理论,也不同于画家体会式的记录。

从砺器到悟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传》)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使蒋跃先生一步一步从砺器转向悟道,渐入“动刀甚微,謋然以解”的境地。

2003年3月,蒋跃先生撰写的《绘画构图学教程》一书出版发行。该书从造型、色彩、材质、画面布局等方面对绘画的构图规律和构图技巧作了通俗的讲解,是一部大学本科的构图学教材。六年之后的《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则在此基础上以心理学的视角为切入点,从视觉的形式原理出发,从美学的高度对绘画本体的规律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阐述,实现了从技巧技艺到语言规律,从构图法则到美学原理,从画面图式到绘画本质的认知转变和飞跃。他不仅仅从整一的画面中抽取最基本的点、线、面、色、形、体、质等绘画语言要素,探寻其间的关联性和结构方式,而且探讨了形象思维活动和思维联系的规律,阐述了形式语言与画家情绪、情感表达的关系等等。他提出:“绘画形式语言是由视觉形态要素——点、线、面、色、形、体等,依据画家内心情感和审美需求,在画面的结构关系中形成某种形象和状态,是一种与观众交流的特殊方式。”〔1〕

《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一书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文笔流畅,尤其第二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学术高度,语言的表达也最为精彩。

在第二章中,蒋跃先生阐述了视觉形态要素与视觉心理的关系。他指出,不同的点、线、面、色、形、体,加之不同的结构方式和配置方法,会给观者产生各种视觉心理反映。如:点的大与小、方与圆、重与轻、阴与阳、明确与模糊,以及点组合的聚与散、有序与无序等,在视觉心理上会给人产生舒展或局促、笨拙或灵秀、平淡或刺激、活泼或紧张、安宁或焦躁、静止或闪动等不同感受;线的长与短、曲与直、虚与实、刚与柔、正与斜、畅与滞,以及线组合的疏与密、条理与杂乱等,在视觉心理上会给人产生松与紧、舒畅或压抑、刚强或柔弱、稳定或变动、优美或劣丑、伸张或收缩等不同感受;面的大与小、方与圆、明与暗、规则与多变、钝与锐,以及面组合的简洁与繁杂、重复与节奏,在视觉心理上会给人产生宽松与拥挤、畅达或迷惑、平安或恐怖等不同感受……蒋跃轻松地破解了视觉形态要素和形式语言的基因密码,并列举大量实例逐一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第四章,主要探讨形式语言的形式心理。蒋跃详细描述了不同的构图形象方位、形式语言的群组关系、画面分割、形式线、几何形状等,在视觉心理上给人产生的不同影响,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借明了的示意图和生动的画面,把读者引入神奇的视觉世界。在第五章中,蒋跃在分析绘画形式语言基本元素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从均衡变化、多样统一、对比呼应、虚实相生、节奏韵律、错落有致、迂回含蓄、以一概万、整体联系、比例协调等方面,全面而精彩地诠释了绘画形式美的要素和形式语言原理。不同语言方式和形式结构会给观者产生喜悦、欢乐、悲哀、愤怒、恐怖等等不同的心理反应。画家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表达个人的艺术观念和情感世界。他指出:“绘画形式美的要素和表现规律,是画家进行艺术实践的根据和出发点,不仅在绘画过程中起着指导内部结构的组织等作用,而且帮助画家在规划、设计、锤炼、深化等方面奠定总体基础。”〔2〕另外,在著作中蒋跃还论述了绘画的视知觉与空间建设、画幅形态与材质效果,以及构图技法等。

蒋跃先生的绘画理论是以亲身实践为基础,以客观研究为依据,以艺术规律为目标,自成体系,既重视语言共性规律的把握,又不拘泥于形式的约束。在他看来,绘画形式语言并不是一个人为规定的、僵化的图式套路。正如塞尚所说:“构成的真谛,在于把握自然的基本要素,自然的广大、深奥、安定感与永恒性。”〔3〕因此,蒋跃在自序中就写到:“绘画的形式语言规律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教条主义地进行生搬硬套。”〔4〕

《绘画形式语言研究》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成果,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等美术院校研究生层面的优秀教材,也是专业绘画创作或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该书将抽象的绘画形式语言具体化、形象化,既有理论性思考,又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既有学术的高度,又有可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不仅采用大量古今中外的佳作作为图例,还配以许多具有针对性的亲自绘制的简明示意图,图与文相辅相成,使阐述更加明晰而生动。

本文试图细探作者心路之深邃,历数书中论理之精妙,然区区数千字,不免挂一漏万。有心者自当尽早品读原著为妙。

参考文献:

〔1〕〔2〕〔4〕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P12,P138,Pⅱ.

〔3〕何政广《塞尚》〔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P223.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沉着平实——小记永进
· 此在之寂——宋永进油画展
· [评论] 集“画”与“论”之精华
· [评论] 谁来关注“第三艺术群体”?
· [评论] 宋永进的色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