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大道大成
李德才,字大石,别名祯友、真有、昊汉、浩瀚。
现任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东京国际美术协会顾问。
1943年生于中国内蒙古通辽市。
幼年在外祖父曲有令先生指导下启蒙学画。后来,便踏上自学之路,从手握毛笔算起,砚田耕耘已五十九载。
他在出国之前,上学所学和工作所作都与传统国画无关。其间,国家、社会及他本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不管客观环境如何变化也无法改变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浓厚兴趣和追求探索的决心。
他在呼和浩特内蒙古艺术学校上学攻读舞台美术时,每个寒、署假期回家路过北京换车,他都要多停两三日。他钻进故宫博物院的绘画馆中一泡就是一天。调到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以后,更是如鱼得水。他是团里的美术设计,他的能力卓越,才华横溢,一个人可以顶几个人工作。总是非常出色的超额完成他的本职工作任务,也总能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入自己的艺术世界。
在北京,学习的条件方便了,有人要引见他拜某某大家为师,被他宛言谢绝。他仍然痴迷于“钻故宫”。用他那时的话说:“一无所有无不有,我虽然没有老师,中国历代绘画大师便都是我的老师。没有老师的直接约束,才能我行我素。”他在自学道路上充满了乐观和自信。
2005年初,他开始在国内的一些艺术网站展出。作品一进入中国网络,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愿通过我们网站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和了解您,让我们的国人知道:在海外还有您这样一位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同胞!”… “您的作品太美了!”…“ 传统画法独特,国画重彩新颖,国内未发现此画法。”…等,从艺术网站的总编到普通观众,他们高度赞扬李德才和他的作品。有的网页已被点击逾十二万八千多次。
因为同是传统中国画,画风却截然不同,他的作品不但功力深厚,而且风格迥异,是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
李德才说:“自学虽有自学的难处,自学也有自学的好处。要博览诸家,又要有别诸家。要为我所用,又要与人不同。”正如他题画花石的诗写的那样:
十丈青峰注墨浓,一枝花放太真红。潜心不肯从人法,放胆由其求不同。
错落横斜偏得势,浓泼淡染自从容。苦思难得惊人笔,无意真魂在纸中。
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大师。
这并不奇怪,石涛、八大、齐白石,凡高、莫奈、伦勃朗,这些中外画坛驰名的顶级大师们有哪一位不是自学成才呢?
赵本山没进过戏剧学院、杨丽萍没进过舞蹈学院、李洪涛(美国)没进过美术学院。但是,他(她)们都是当代艺术大师。
李德才大师的作品让东洋人震惊,令西洋人赞叹,也使国人耳目一新。
他山水学宋、元,花鸟学明、清,得历代大家真髓。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画山峦烟水、也画草原大海。画松柏花石、也画兰竹菊梅。且所画每种题材都是继往开来,独辟蹊径,自立门户。
行云流水 标新立异
大师用自己独特的技法描绘出他对风雷激荡的太平洋的直接感受。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深厚的笔墨功力,又是传统绘画中前所未有的表现方法。他的开拓性的笔墨所画大海的代表作品“大洋惊涛图”(12扇通景屏100×200CM×12)、“高户的潮音”(6扇通景屏100×200CM×6)、“天涯共此时”(4扇通景屏)、“惊涛裂岸”等在日本展出时,令对大海非常熟悉和热爱的日本观众大为惊叹,他们激动的说;“真了不起”、“太漂亮了…”、“我是平生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作品…”“真是令人吃惊…”、作品被各界广泛收藏。
他的海洋题材作品于1988年和1989年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遥玄展和国际美展上“高户的潮音”和“日立海岸”分别荣获了【优秀奖】和【金奖】。
1996年和1997年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国际艺术展上“万里前程”和“太平秋月”分别荣获了【特别优秀奖】。站在李德才获奖作品面前的东京国际美术协会会长高山胜雄先生感慨的说;“李老师的作品真是太漂亮了。”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怒海狂涛还是大江激流,无论是平湖细浪还是小河清涟,都是一改传统勾线渲染的画法,用侧锋一笔笔划出;以草原上弯曲小河为主体的作品“草原之晨”在法国国际展上成功的荣获了【大众奖】。
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一直成为历代品评中国绘画的六条标准,六法的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西方现代艺术也同样是追求“动”感,有动感的作品才是生动的作品。一个“动”字,便体现了古今艺术家的天才和造诣。
大师笔下的云,不论白云、黑云,是飘“动”的。
大师笔下的水,不论大海、江河,是流“动”的。
大师的作品则更是“气韵生动”的。
日本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鸟居静秀先生在他所作‘李德才画展前言’中写道“…野趣横生的运笔、厚重爽朗的韵致所构成的画面,充分展现出我予感的‘气宇壮大的画魂’,这是北方人才有的。辽阔宏伟的草原,烟波浩瀚的太平洋,进而显示出其人品的度量与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