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闪光的 泥性语言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3-07 21:29:20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科索夫画中的那种过度厚涂与贾科梅蒂雕塑那疙疙瘩瘩的铜铸似的皮肤有太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在努力实现作品与对象的陌生感和差距感。与贾科梅蒂相似——在科索夫的画里,不单是在他的雕刻里,把形象剥脱到只剩下心灵的翅膀,然后进行再造。尽管科索夫的画中颜料成堆,但这是绘画的而不是雕塑的形象,不能当作色彩的浮雕。但它们有效成因是雕塑般的物质结构,而心理效果却是绘画的,还保存了那颜料特有的宝贵的流畅和柔顺。

科索夫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素描状其形,他相信艺术家所见的组合形式无穷无尽。也许在外人看来,画了二十遍之后的头像,与最初半小时画的效果没太大差异,但科索夫相信那幅画中已具有了二十个灵魂,他已经将他所要表现的最后产物表达出来。在科索夫的油画作品中,为了表现本质,他设法让油彩动起来,去改变那反复修整的迟缓及停滞,让体积具有活力。他认为:除了调动色彩的表现力之外,那些流体色层中果断线条所用之素描手段,在带动全画面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科索夫12岁就开始用素描和油彩来表现伦敦。他画过老城、威尔斯登建筑群、约克大道,还有道斯顿,他用油彩画过二战时被炸的地带、建筑场所、挖掘区、铁路,还有威尔斯登附近的一个儿童游泳池,这奇特的、多变的光,无穷尽的街道,还有挥之不去蔓延于都市的不寒而栗的东西。他仿佛感觉到一个被遗忘多时,可能是孩提时代记忆的那样隐约闪现,如果童年时光被重新揭示,那将会为他平复现在的伤痛,有着重要的期待作用。由于科索夫经常在博物馆和大街上画速写,从中发现了一种具体的色的混沌和含蓄,归根结底,那就是一种泥性的本质。



对于科索夫而言,犹太人的情结,深深地埋在他精神框架的底层,他的文化背景像其老师邦勃格一样,渗透着犹太人的记忆。他所画他的父母,大量地动用作为一个东头区犹太人的集体阅历,构成了20世纪艺术史中少数对衰老与所需的有力思索。他所画的普通伦敦生活景象和社会形象,包括在公共浴池、市场和地下通道内挤得铺天盖地的下层人物,从不按任何潜在的等级和社会层次进行分类。他们既不能亲近也不能从他们社会网络的折磨中逃逸,而只能忠实地反映了他们(犹太区)的民主传统。科索夫的绘画色调永远是阴沉而带有病态的情结,仓促地勾勒出来的粗黑线条,给人以沧桑和无法承受之重,折射出一种怀旧心态,借此表达他那忧郁的心情。他描绘都市生活的庸碌情境,完全沉浸于英国的现实生活,突出其紧张感,和追求闪烁着泥性的光辉。这就是科索夫油画的特质。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